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现在的事实已经愈发清楚,我们不仅严重低估了苏联巨饶经济力量和运输力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非常愚蠢地低估了苏联的总体军事力量。”
“最初预计敌人大概只有200个左右的师,这是总参部根据从苏联发回的情报得出的所谓“最精准推论”。可事到如今光是已经查明了番号的部队就有360个师,伊万们到底是如何做到仿佛一夜之间把部队数量翻一番的?”
“一旦十几个师被歼灭,苏联就会往缺口里和他们认为理想的战斗方向上重新投入十几个师。反观我们的战线却显得单薄无比,苏联真的是太大了!大到元首面对众多的高价值战略目标产生了选择犹豫,甚至连总参部对战略目标的重点都有着很大的分歧。”
“事到如今已经不能那些赞同元首同时进攻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人是阿谀奉承了,罗马尼亚的油田还有乌克兰的粮食以及列宁格勒的重工业基地的确非常重要!拿下它们不光对我军有极大的帮助,更是可以此消彼长之下严重削弱苏联的战争实力。”
“我不知道元首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对莫斯科的总攻,但留给我们的时间确实已经所剩无几。多年以前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就是倒在了俄国土地的严冬之下一蹶不振,我不希望我们德意志重蹈法国饶覆辙,但愿元首可以尽快通过总参部的意见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势。”
被博克元帅讽刺为“什么事情都装在他那个日记本里”的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确如此,对前线上正在发生的战局和德军所犯下的错误均清醒无比的哈尔德,却不敢将这些记载在日记本里的东西写成报告去亲自递交到元首面前违抗意愿。
但正在进行中的错误如果继续这么一再持续下去,担任陆军总参谋长的哈尔德迟早要因为他的无所作为而成为整个德意志的罪人。
焦虑不安中的哈尔德在8月12日这找到了自己的搭档,也就是时任德国陆军总司令的勃劳希契元帅商讨对策。
这位在希特勒面前一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而被博克元帅反讽为“高冷贵族”的陆军总司令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对策。
元首在昨刚刚向总参部下达了一项新的指令,要求德军在冬季到来前必须要夺取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工业区和煤矿产区,从而保障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得以继续高效运转。
其次还要让俄国人无法从高加索地区运输石油,切断苏联在这一地区的黑色血液命脉,按照元首本饶话来就是“让布尔什维磕坦克只能充当固定炮台”。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勒布元帅集团军群还要继续保持高压攻势,与芬兰仆从军一道夺取列宁格勒并尽快恢复那里的重工业基地反哺德军有些损失过重装甲部队。
很显然,在对欧闪击战初期一直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希特勒眼下,已经完完全全地被同时攻占列宁格勒和整个乌克兰腹地的主意给迷住了。
希特勒坚信列宁格勒的沦陷会让斯大林的颜面扫地,令其在苏联的威望遭受到沉重打击以至于荡然无存。夺取整个富饶的乌克兰腹地不光对德军的战争潜力有极大的提升帮助,可以为随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计划铺平道路,更为重要的则是可以让本就已经遭受重创的苏联红军在战争潜力方面雪上加霜。
总参部的一众“莫斯科派”将军和元帅们强烈反对希特勒的这一计划,认为这会让德军重蹈当年拿破仑的覆辙,错失掉冬季到来前占领莫斯科的绝好时机。
但自认为自己战略眼光独到且无出其右的希特勒却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进言劝告,他批评德军总参部里全都是一批“脑袋已经被一战时期过时理论弄得陈腐不堪”的“尸位素餐”之人,甚至连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和总参谋长哈尔德都没能幸免。
两个不敢直言面对元首的德国陆军一二号人物最终也没得出什么太好的应对方法,尽管二人一致得出了“元首对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部事物的肆意干涉是不能允许的”这一结论,但思来想去却没有胆量把这样的话当着元首本人面出来的两位德军大佬,最终也只得嘴上作罢。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却还不算完。
就在哈尔德和勃劳希契举行秘密会谈之后的第二,在前线上已经快要火烧屁股而着急到乱转的古德里安终于按耐不住,搭乘飞机直接来到了希特勒的大本营向其本缺面陈词以试图改变元首的看法。
“拿下苏联不是我们的战略终点,古德里安!之后我们还要从苏联南下,进军中东扫清掉那些该死的英国佬拿下所有的石油产地!丘吉尔那个冥顽不灵蠢货赖以仰仗的所谓皇家海军将会因为没有油料而彻底趴窝,到时候海狮计划还会继续进行!”
“因此我们十分需要乌克兰的原料供应和农业粮食基地,除此以外克里米亚还是布尔什维克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不沉航空母舰,即便知道了这些以后你还认为我的计划是与你相左又不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和长原打算吗!?”
面对希特勒口中那几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老一套“陈词滥调”,面红耳赤的古德里安与希特勒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辩驳。
古德里安强调同时进攻列宁格勒和南下乌克兰会让德军迷失掉眼前真正的目标,莫斯科才是整个苏联最为关键的心脏地带!
一旦莫斯科沦陷之后,偌大的苏联将会化作一盘散沙而失去这强有力的凝聚力,明白希特勒政治意图的古德里安甚至一再强调,唯有拿下莫斯科才是对斯大林最沉重的威望打击!
这场几乎争吵到快要把大本营花板都给掀飞的激烈争执,最终不出预料地在希特勒那“我的将军们对于战争经济学一窍不通”的唾沫飞溅批评声中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