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张念夫站在紧固的城墙之上,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宛营寨,眯缝起一双单凤眸子,思索着大宛将士们现在的心态如何,以及他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攻城措施。
皇城周围,他再熟悉不过了,这些日子,他夜以继日的操练士兵,囤积粮草,就是做好了与宛军在皇城一战的准备。强敌就在眼前,虽然他已经准备充分,却不敢掉以轻心,每天都要亲自检查城防部署,并站在城墙张望,希望能捕获一点从前忽略的细节。
这个年轻人,显示出与他这个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沉和稳重,更有着喜怒不行于色的性格,恩怨不挂在心的修为,尤其是他那隐而不发的行事作风,让那些久历官场的老油条都钦佩不已,明明可以凭身份做个安逸的绣花枕头,却偏要凭实力去争个众望所归,这又是何苦呢?
宛军兵临城下,惺帝高悬免战牌,与众臣商议对策。起初,众臣皆以为惺帝性子柔和,毫无魄力可言,如今大军压境,肯定是想逃的,只是碍于颜面,需得群臣劝解,方能弃城逃窜。于是,几个平日里有些脸面的老臣便试探性的提出‘保存实力,他日再战’的主意。
惺帝虽然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话语也不是那么坚决,这些老家伙自以为是,料定这是皇上要面子,得群臣死谏,方可下得了台阶,也不会被人诟病,骂名千载。群臣一通眼神交流之后,一致认为,只要能说服皇上逃跑,保住身家性命和官职财物,哪怕替皇上背这个骂名,当个千秋万代翻不了身的佞臣也认了。
几个把持朝政的老权臣牵头,他们的死党极力拥护,其他文武官员大都顺水推舟,少数主战的人见人单势孤,畏惧权臣势力,不敢出头,只好人云亦云,偌大一个朝堂,竟只有张念夫一人未表态。
不出意外,皇上肯定要问一下这个小舅子,张念夫平时乖巧得很,从不与权臣争利,今日却一反常态,明知群臣皆主张弃城逃跑,他仍然斩钉截铁的说:“臣主战。若陛下都不敢与宛贼一战,天下人莫敢战者。请陛下三思。”
“这小子太张狂了,你才吃了几天盐,就敢来指责我们了。”
“这小子居心叵测,竟然拿陛下的性命来换他的锦绣前程。”
群臣风言风语,令张念夫十分恼怒,只是这等挑唆之言,若皇上当了真,那君臣之间就生出嫌隙来,他只好说道:“陛下,众位前辈所言,亦有道理,还请诸位大人护送陛下离开险地,臣一人代陛下守皇城!”
“好!”皇帝站起身来,解下肋间宝剑,掷与张念夫,义正言辞的说道:“议事之时,各抒己见,无所谓对错。现在,朕意已决,誓与宛军死战,若再有言撤言和者,当以扰乱军心处之,立斩不赦!”
张念夫接剑在手,一手握柄,一手持鞘,将宝剑抽出一半来,寒光在大殿内一闪而过,众臣皆心生畏惧,低头不语。
众人见惺帝年轻不大,志向不低,决意要死守皇城,那些平日里阳奉阴违的老家伙彻底没了脾气,一个个躲的躲,藏的藏,好像一夜之间,瘟疫降临一般,皆称病告假,把那平时争得头破血流的兵权政务,统统双手奉上,只求个平安是福了。
年轻的军士都是希望立下赫赫战功,扬名立腕,封侯拜相的,只是老贼当道,惺帝几乎被他们架空了,这些年轻人,若不去奉承老家伙,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们只能极不情愿的去走权臣的门路。
到底皇上年轻气盛,力主与宛军一战,有了皇上撑腰,有了国舅爷亲自带兵,那些年轻有为之士,纷纷投至张念夫麾下,虽然在朝堂之上,张念夫看似孤立无援,一旦皇上态度明朗,多数人还都有一腔热血,愿意效忠皇上,守土报国。
何况,张念夫确有不世之才,他迅速的布置好城防工作,虽然是仓促应战,仍然是大获全胜,击退了自诩是神兵天降的宛军大小数十次攻击,鼓舞了三军士气。张念夫也借此一战,巩固了他在军队之中的地位,成为了大权在握,炙手可热的人物。
一切都如杨显明预料的那样,丝毫不差。秋儿手握战报,兀自出神。皇上略有所思的对张念夫说:“朕当感谢大宛军队,若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朕何日才能摆脱权臣的束缚呢?”
张念夫静静的听着,他明白,皇上这几句话,不是说着玩的,这是在提醒他,不可重蹈覆辙。这几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杀机重重?若不是宛军突至,皇上打算如何处置这些权臣呢?
张念夫想到这一层,不寒而栗,他一生牢记此话,不敢越雷池半步,虽然在正史上,直书他如何行为荒诞,自毁大好前程,怎样才气与财欲相抵,没有远见卓识,但毁誉参半的张念夫,虽历乱世,却仍然在朝代更替之中,躲过十八年的浩劫,潇洒的活到耄耋之年。
秋儿已经下定决心,要以十万宛军来试探杨显明对大宛是否忠心,因此,宛军虽然在皇城遇阻,攻了一年多,毫无建树,但他们的耐心却出其的好,丝毫没有退兵的意思。
皇上被困,各地将士哪敢袖手旁观,但一年多来,数百次救援皇城的军事行动,都被宛军击退,甚至全歼,但中原将士却如飞蛾扑火一般,前仆后继。虽然皇城之中的粮食还很充裕,暂时没有忍饥挨饿的危机感,但城中人的信心却已经锐减,那些被张念夫架空的权臣们一直心有不甘,耿耿于怀,见张念夫突围受挫,私下里议论纷纷。
这一日,张念夫与往常一样,站在城墙上观察敌营,却见敌营中突然发生一阵混乱,这场突袭规模不大,不像是援军,直觉告诉他,有人闯营!他心头一震,与宛军决一死战的时机到了。
张念夫立刻调集一支精锐的部队,命他们出城去接应闯营的士兵,并一再叮嘱,不可恋战。打开城门,一千精锐骑兵驰骋而去。张念夫静静的站在城墙相送,出城的士兵也都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