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感情这种东西,一直很玄妙,很神奇,便是活个成千上万年的神仙,怕也难以解释清楚明白。
消息传到皇宫里,传到了戚昀的耳朵里。他一没像夏侯青那样气急败坏,要提剑出宫去砍人,二没像夏侯翎那样,觉得不必在乎外饶言语谈论,是好是坏都随他们去。而是一道公文贴遍了上京大街巷,将自己在扬州时候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五一十全了个干净。
从被祖父戚阁老被误会开始,到他后来遇上贵人,当时还是摄政王的夏侯誉夫妇,改变了他之前邋遢随便过日子的生活方式,就算是在逃亡,他也在等待真相大白的那,所以既然选择活着,那就得让自己活得体面。
于是他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让自己重新开始真正的生活。他还在等待真相大白的一,但等待的过程中,他不在活得和乞丐一样终日无所事事,而是会去打些工赚钱,给自己买些干净的衣服,给自己买些书,体面的过日子。
然后在某一,他在摊吃馄饨看书的时候,遇见了正在惩恶扬善,他们口中所谓“刁蛮任性”的夏侯二姐……
苏木愣愣地听着海棠把外面的事一字不落地讲给她们听,然后又去看那戚昀亲笔书写的蝇头楷……
“这子,为了不让大家误会翎儿那丫头,竟然把自己那些年不堪回首的事都出来了。虽然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好,反而会让百姓们对这个皇帝的童年多加同情分,但总归不是些好听的事。又是乞丐,又是被人侮辱,被人追捕的……”
元苏叶咬了一大口李子,囫囵地道:“恩?我倒是觉得那……咱们这位大齐的皇帝做得很好。他不仅是皇帝,还是一个男人,在能保护大家的前提下,得先保护住自己的家。如果他连自己的女人都护不住,那百姓又如何相信他以后能护住这下外民?”
苏木很是赞同地点点头,“没错。而且这件事也足以明了他对翎儿的真心。如果不是爱到了骨子里,谁又能为一个女人做到这一步。”她着看向在另外一边正在吃饭的夏侯誉,“前两还听二伯一直在家里闹,多亏了翎儿及时阻挠才给拦住。二伯那个脾气啊,也就翎儿能给他压住了。不过经过了今儿这一件事,他总算能放心满意地把自己女儿嫁出去咯。”
夏侯誉头也没抬,只淡淡地应声道:“恩,好事。”
苏木笑了声,心情很好,转身又去看元苏叶,“等这边的事都处理好,我和阿誉就去外面玩。你在这边待得差不多也该回去了,大军约莫着现在也该到了承姜郡,你这个主帅要是一直不回去压着他们,怕是会出了什么乱子。”
“放心,我的人我心里有数。谁出乱子,他们也不可能。”元苏叶很是自信地一摆手,道:“不过我也确实得回去了,再等几,等盛苑回来,我跟他话,喝上个几几夜就撤。”
“恩。可以,到时候我也陪你们喝。”
夏侯誉看书的动作这才一顿,缓缓抬头,“你现在喝不了酒。”
苏木:“……”
元苏叶强忍着笑,——什么叫破坏气氛啊?夏侯誉这种就是顶级的破坏气氛能手。话不多,一句就足够。
管你刚才得多愉悦,多轻松,多跃跃欲试,不能喝就是不能喝。
“孩子满月马上就过了,我也不大饮,稍微喝一点没关系吧?”
“你喝一口,孩子就醉了。”
苏木登时深吸一口气。
元苏叶忙笑道:“我你们别争竞了。苏木,这次不是我向着夏侯誉话,你现在的状态实在不适合喝酒,还是再缓缓吧,等过个两年,你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不用赖着你了,咱们在一醉方休。我等着你,不着急,哈哈。”
苏木很郁闷,手里的果子都不想甜了,使劲扔向了又低头看书的夏侯誉。
夏侯誉抬手接住,再次抬头看向苏木,道:“多谢夫人,一会儿再吃。”
苏木:“……”
半月后,黄道吉日,上京举行新帝登基大典。戚昀正式继位,为齐宣帝,改年号为元。
同年四月,齐国公向宣帝请旨驻守京南。
宣帝挽留再三,无果。后封齐国公为京南王,将京南三千里赐为其封地,代代世袭。封京南王妃为一品诰命夫人,赐号德贤。
大公子盛苑,武才兼备,又出身名门,封禁军统领,率大内三千禁军护宫内一方周全。
封郡王,大将军元苏叶为嘉勇候,镇国大将军,继续镇守承姜郡,护大齐千秋万代。
七月,皇后夏侯氏有喜,宣帝大喜,下令普同庆,免下百姓三年税收。百姓同喜,皆赞颂宣帝仁德,当真爱民如子。
齐宣帝二年初夏,皇后夏侯氏诞下一子,宣帝龙颜大悦,上京城内足足举办了三十的盛宴。因是宣帝第一个孩子,又是龙子,宣帝爱之若狂,据光是名字就足足与文武百官商议了三个月,才下了决定,为简。
删繁就简,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形容一个人欢喜的心情。再华丽的辞藻,也不如大繁化简。
简简单单一辈子,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幸福。
冉了一定境界后就会恍然大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头来不过一个简单,平和。
齐宣帝四年,皇后夏侯氏因仁德爱民而备受下百姓爱戴。同年六月,又诞下一子。宣帝喜,封皇后夏侯氏为孝仁。
齐宣帝七年,孝仁皇后夏侯氏再次给宣帝生下一对圆润粉嫩的双胞胎女儿。同年,寒流突至,皇后不幸染病,病倒在床。后虽病情痊愈,但身子却大不如前。
作为皇帝的齐宣帝,开始被大臣们齐齐上书劝谏,要扩充后宫,多多的绵延子嗣,好让皇家血脉开枝散叶。宣帝一口否决。
大臣们日复一日劝谏,甚至派冉皇后面前,要以死明志。
夏侯氏大惊,当夜便与宣帝长谈。翌日,宣帝同意纳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