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乱世栋梁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午后,多云,建康,秦淮河畔,崭新的朱雀大桥上,便服出宫的李笠,看着这座灰白色的石拱桥,不由得想起赵州桥的雄姿。
赵州的行政区已经有了,在河北,但目前没有十分闻名的“赵州桥”,李笠记忆中的赵州桥,是后世所知的古桥。
他看向秦淮河上游,那边也有一座跨河大桥,不过桥的风格十分特别,为桁架式铁桥,即二十世纪早期那种“网箱结构”桥梁。
再看向下游,远处也有一座跨河桥,为一座石拱桥。
陪同出巡的张铤介绍起来:“如今建康共有十八座横跨秦淮河的桥,南北两岸居民往来十分便利。”
“桥梁设计时,就考虑过丰水期船只通行的需求,所以,这十八座桥,并未对秦淮河航运造成不便。”
李笠看着一艘吃水很深的货船从桥下经过,往下游而去,发问:“各桥的设计通行量,现在最高达到几成?”
“最繁忙的朱雀大桥,也就达到六成通行量。”张铤回答,“其他各桥,目前很难突破五成的通行量。”
李笠很满意这结果,看着朱雀大桥中间摆放的栏杆,说:“市政建设,要考虑未来一定时期之内的人口发展,所以要有余量。”
“等海贸大兴,建康作为江、海贸易的中转枢纽,人口不可能少。”
“哪怕将来迁都,建康不再是京城,但繁荣的工商业,一样会让建康成为一流大都会,所以市政建设一定要有前瞻性。”
他一边说一边向南走,张铤紧随其后,不远处又有几个便衣侍卫跟着。
朱雀桥,又称朱雀航、朱雀桁,是一座浮桥,一直是建康的知名“地标”。
而现在落成的朱雀大桥,不仅变成“永固桥梁”,而且桥面宽了不少。
即便桥面中间设了栏杆,分为南下、北上两个通道,但桥面上单一通道的宽度,就大过原来的浮桥桥面。
前不久,楚国朝廷在建康举办了献俘之礼,当时队伍就从撤掉了中间栏杆的朱雀桥上经过,沿途聚集了大量百姓观看,好不热闹。
之后不久,皇太子娶亲,迎亲队伍载着新娘从朱雀桥过,也引来建康百姓沿途围观,热闹至极。
李笠在建康办完了两件大事,让齐国降官感受了建康的气势,等过了重阳节,就会返回淮阴,所以抓紧时间在城中走走看看。
虽然中枢已经搬到淮阴,许多富贵人家也常状阴,建康城内常住人口略有下降,却依旧是户数十余万的大都会。
趁着中枢转移到淮阴、大量既得利益群体离开建康的好机会,建康官府开展“旧城改造”工程,把大量贫民聚居的各大棚户区一一拆除。
官府新建大量“廉租坊”,清理现有排污水渠,又扩建、新建“市政污水管网”,让贫民有干净的房屋居住,并有养家糊口的工作。
而棚户区的消失,使得火灾、瘟疫爆发的隐患得以解决。
如此一来,建康城面貌焕然一新,各处平民(贫民)聚居的“街区”,不再是污水横流、腥臭冲天的污秽之地。
治安也得到极大改善,如今的建康,虽然没了常驻的中枢,少了许多富贵气息,却愈发“亲民”。
寻常百姓安居乐业,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李笠看着秦淮河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喧嚣的日常生活噪音,体会着不一样的成就感。
改变建康的不止是我,还有千千万万的人。
但变化还会继续,即便将来,建康不再是国都,也一样会热热闹闹的。
李笠的感慨,并不是临时起意,他决心推进海贸发展,让本就存在的沿海航线以及海贸,正大光明发展起来。
这其中,建康和广陵要承担贸易中转港的责任,依靠海路,加强与南方交广以及北方青、幽的联系。
如此一来,建康会作为海运与内河航运的中转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种中转贸易,会让建康维持繁华,城里的大量手工业作场,其产品也可以依靠海贸,销往更远的地区,拓展更大的市场。
有了这些手工业的巨大用工需求,加上商业发展,建康的人气不会衰落。
李笠走到桥南,上了马车,沿着秦淮河南岸宽阔的大道西行,很快便来到秦淮河入江口处“工坊区”。
这里,比起数年前繁华许多,曾经的“廉租坊”,规模也已经扩大了不少。
很快,他来到“工坊区”南面江边。
此处,有新落成的造船场,内有五个大型“干船坞”,不仅建造江船,还建造大型海船。
从上游各地运来的大型木料,在船场里阴干、烘干,然后制作成各类船材,慢慢制成大船。
之后,作为官方贸易船队的船只,由长江驶入大海,往返于建康、广州番禺之间。
将本就存在的民间航海、贸易活动,渐渐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笠看着正在建造的大海船,想起《后汉书》中的一段记载。
后汉(东汉)时,桓帝延熹九年(大概是四百多年前),有大秦王安敦派出的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原,献象牙、犀角、玳瑁。
当时的“大秦”,指的应该是欧洲的罗马帝国。
“大秦”的使者,到底是真的还是海商假冒的?真假暂且不论,但由此可见,连接东西方的海上航线,汉时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魏晋以来,从没有哪个朝廷组织大规模的官方海贸船队,利用现有航线开展海贸为国库增收。
原因有不少,主要一点,“重农轻商”的历代朝廷,不可能重视海贸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商业行为。
而海贸会造成沿海地区人口的大量流动,官府掌握不了这种人口流动,也担心劳动力流失造成土地无人耕种,所以,重农的朝廷,不可能重视海贸。
对于南方朝廷来说,晋时的孙恩、卢循之乱,导致朝廷对发展海贸顾虑重重。
孙恩卢循作乱,聚众数万,福攻破会稽郡,杀官吏,又时不时躲到海岛,逃避官军追击。
这“海贼作乱”几乎要改朝换代的事实,使得南方朝廷对大海不是很放心。
北方的朝廷,自马上得天下,在河里乘船都受不了,又哪里会关心大海呢?
且朝廷无法控制以海为生的“船民”,从事海贸的人,基本上不太可能是“良民”,必然聚众、拥有武装力量,并不听官府号令。
所以,从统治者角度来看,大量不受控船队在海上“神出鬼没”,对于沿海地区的州郡县是极大地威胁。
稍有不慎,就会有孙恩、卢循之乱这种“海贼作乱”事件再次发生。
不过,这种问题对于李笠来说,不是问题。
作为“现代人”,他明白发展海贸的重要性。
即便他没有能力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帷幕,也可以先从鼓励海贸做起,让海贸成为朝廷财政收入的一个新来源。
只要官府出头,将现有航线“合法化”,并建设沿线港口、灯塔,保障后勤,既有的民间航海力量,就能立刻让海贸活跃起来。
然后用官方船队带头进行海贸,鼓励沿海居民合法的参与其中,人们逐利的本能,就能打开海贸的新局面,有一个好的开端。
如此,既能加强南北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新的“物流通道”,也能让朝廷的收入大幅增加。
当天下太平之后,和平时期的人口剧增,会导致人地矛盾愈发突出,那么,用海贸“分流”一部分劳动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笠指着面前这艘正在建设的大海船,对张铤说:“商业大兴后的建康城,不适合做一国之都,但作为海贸中转枢纽,是很合适的。”
“我们这代人开个好头,让航海事业蓬勃发展,或许过了三四代人,近百年后,大航海的时代就会降临。”
“那时,中原的远航船队,一定能在遥远的大海彼岸,发现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