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严恪松回到队伍中,对彭清和李安低声了几句,两人虽不解,但也照做,队伍由一人领头变成三人。
严成锦点点头。
身边忽然多了一个人,扭头一看,是朱厚照,与其他人欢呼雀跃不同,朱厚照失声痛哭,悲痛欲绝。
“殿下,被人踩到脚了?”严成锦懵了。
朱厚照捶胸跌足地道:“若是本宫出征,现在骑在大马上就是本宫!朱厚照的骂名也能洗清了,老高,失去这大好时机,本宫好心痛啊!”
严成锦拍拍他的肩膀,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殿下节哀顺变……”
送走了老爹,严成锦回到府上,朱厚照回了宫。
房管事道:“老爷派人回来传话,宫中设宴款待归来的将士。”
严成锦猜老爹这次能封个侯,打败王子功劳实在太大,不知会不会封邑,若是封邑,岂不是要赐宁夏的封地。
极有可能从九边中选出一地,美其名曰敕封,其实就是戍边,将世代都囚禁在那儿,甚至出城都要向皇帝请示。
大明律法,公候后代是不准参加科举的,必须吃喝玩乐,混吃等死。
这也是人人都想袭爵的原因之一。
这条规定害人不浅,本来公侯的后代有其他的才能。
可这条大明律法,却让许多世袭的后代,只能在困在一座城中,就算当官,也是个不用干活的差事,一身才华,很难有机会施展,这也是大明人才总不能代代相传的原因。
到大明边城,去看守北大门,严成锦不愿意。
冰河期来了,去那里生活,岂不是要冻死?
且不那里的气候如何,整日提心吊胆鞑靼人来攻城,也会短命吧。
………………
紫禁城,
弘治皇帝设宴犒劳凯旋将士,王越戍边,不得旨意,不能随意离开,所以,在赴宴的将士中,严恪松坐了首位。
那可是一统草原各部,令明朝闻风丧胆的达延汗,是草原之主!
听他冷血善战,各部族皆尊他为草原英雄,是鞑靼人心中近乎神一样的存在。
自从成吉思汗之后,极少有可汗得到这样高的称赞。
弘治皇帝至今不敢相信,达延汗就这么被打得落荒而逃,永乐朝后,大明的骑兵比鞑靼人弱了许多,这也是明朝军队不敢深入草原的原因。
“严卿家击溃了鞑靼人,论功行赏,严卿家为首功,封安定伯,王越进少保兼太子太傅,各将升赏不等。”萧敬宣读弘治皇帝早已写好的手谕。
严恪松感激涕零:“臣,谢陛下隆恩!”
当然,严恪松这安定伯,是没有封邑的,只有一份俸禄。
“陛下,臣有句话憋了很久了,我儿可否世袭?”严恪松颇为恭敬地问。
弘治皇帝笑道:“严卿家立了大功,当然可以!”
“可是……我儿已参加了顺府乡试,犬子不才,中了解元,这大明律……”严恪松为难了。
律法都有漏洞,大明律也一样。
为了防止外戚本身有爵位,又通过科举做大官来夺权,大明律早就规定,有爵位在身的公候之后,不得科举。
如今,严成锦已经参加科举了呀!
弘治皇帝看向一旁的萧敬,萧敬道:“确有此事,严成锦在顺府的乡试中,中了解元。”
朱厚照抢先道:“这有何难?科举在前,封侯在后,那就准许老高做官,也准许他封侯不就好了,封谁不是封?”
严恪松对太子感激涕零。
弘治皇帝怒瞪他一眼,你以为就你聪明,科举和世袭都准许,朕不等于破了大明律法?
严恪松一脸殷切地望着,他真的同意太子法呀。
但一切都听从陛下的旨意。
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道:“太子所言虽有失偏颇,但有一点臣倒是认可,科举在前,封侯在后,严成锦既然能一举中得解元,想必是个有才之人,何必固步自封于爵位,若他凭自己的才能做官,雨露恩泽,造福一方百姓,岂不是更好?”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道:“诸公觉得如何?”
“若严成锦在朝为官,则不可袭爵位,可传安定伯的子孙辈,也不算坏了大明律,陛下以为如何?”刘健问。
严成锦要是做了官,爵位就没了,但是儿子孙子那一辈还是有的。
这就相当于隔代世袭。
严恪松这安定伯的爵位可以传下去,严成锦自个儿参加科举,也不耽误。
弘治皇帝道:“那便这样定了,安定伯可有异议?”
“臣,叩谢陛下隆恩!”
朱厚照眼巴巴地看了弘治皇帝一眼,可弘治皇帝压根没想起他,他忍不住道:“父皇,这次贺兰山大捷,儿臣也有功劳,父皇论功行赏,应当给儿臣也记一功才是,为何只赏严师傅,不赏儿臣!”
“严卿家娴熟兵法,你肚子里的那点兵法,都是严师傅教的吧?截获军报一事,还有偷偷着书一事,朕还没跟你算账呢!这次举荐严爱卿,算你一功,但功过相抵。”弘治皇帝道。
朱厚照求助似的看向内阁,李东阳端起酒杯,刘健夹了一口菜,谢迁在剥蚕豆,竟然一个帮他话的师傅都没迎…
“哦,儿臣知道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日后再找狗皇帝算账。
宴席后,出了暖阁。
内阁以刘健为首,其他人三三两两走在后头,严恪松追上李东阳道:“下官谢过李公和刘公。”
李东阳道:“严大人不要误会,在公言公,在私言私,你我文坛之斗,在本官心中依旧是重视的。”
对于文坛,李东阳坚持自己的见解,轶宋窥唐,诗学汉唐。
回到府上,严恪松把严成锦叫到书房,父子两关起门来,秉烛夜谈。
“成锦啊,此番论功行赏过后,爹又要远赴宁夏边陲了,你不用跟爹去,爵位落不到你头上,爹也不知道好不好。”严恪松唏嘘一声。
打赢了王子率领的部队,显露了军事才能,弘治皇帝不会放着这样的将领不用。
再次被派往戍边,在严成锦的预料之中,除非大明北方,永无外患,否则,老爹这辈子是不可能回来了。
听到消息时,严成锦还是比较高心,毕竟没让他去边塞混吃等死,还有大把机会。
老爹安定伯的饭碗,破是破了些,朱家在,饭就碗在,总比当流民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