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成吉思汗的动物军团 > 成吉思汗的动物军团最新目录

四兄弟比赛捕鱼 喀纳斯湖头鱼宴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附近的猎物,打得差不多了,大军将营地挪了地方。

有一天,术赤回来报告:“父汗,发现一个大河谷中,有一个大湖泊,那里的风景非常好看!”

这个大湖泊,就是后来的喀纳斯湖。

次日,成吉思汗、耶律楚材、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人,在术赤的带领下,来到了喀纳斯湖所在的河谷。

从山上向河谷走时,林中的地面上,除了堆积着厚厚的一层苔藓,还有茂密的草甸,百合、郁金香等花儿开得正艳,在马蹄的践踏下,散发出一股清香。

来到喀纳斯湖边的沼泽地,大家下了马,放出了猎犬,猎犬刚一出去,就惊起了两种体形非常庞大的动物。

一种是马驼子,它们在溪流的入湖口,捕杀聚集在那里的鱼儿。这里的马驼子,在陆地上处于食物链顶端,从来没有见识过人的厉害,见了一群人和犬,根本没有恐惧感,反而有三只马驼子,向一群狂吠的犬冲了过来。

没有人在旁边,猎犬只好夹着尾巴回来了。

术赤和察合台见状,立即带着人上去,一阵箭雨过后,三只受伤的马驼子暴怒了,呈人立姿势站立,开始咆哮起来,狂舞着一对有力地前肢,向前奔跑了好几步,才栽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

还有一种动物,则是经常在沼泽地里活动的奇形怪状的大鹿,头上顶着铲子一样的大角,而且身子是前高后低,发现人和犬后,先是愣怔了一下,然后躲到沼泽深处去了。

成吉思汗没见过这种鹿,便问身边的耶律楚材:“长胡子博闻,认识这种鹿不?”

“兴安岭老林子中,也有这种鹿,当地人称为驼鹿。”耶律楚材答道。

驼鹿具有蹼状的大蹄,腾跃力量也很强,后来被人称为“沼泽之舟”,

大家将关注点从驼鹿身上移开,开始欣常湖边的美景,

河谷四周的老林子中,自下而上地生长着白桦树、落叶松、冷杉和云杉等树木,里面分布着很多溪流,溪水里有很多细鳞鲑和北极鮰等鱼儿。

远处的高山上,常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亮光。近处的湖水,在蓝天白云之下,呈纯净的蓝绿色,完全是其它湖泊春天的颜色。

河谷之中,不时回响着黑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发出的“嘟-嘟-”的啄木声,成群的野鸭在湖边的浅水区域活动,而白鹭等水鸟则跟着驼鹿,在沼泽地不停地起飞和降落。

当然,他们暂时还不知道,湖水中有大鱼,可以一口将野鸭吞进肚子里,在这里生活久了的野鸭,都不敢在深水中嬉戏和觅食。

在春秋两季,倒是有迁徙途中的野鸭等水鸟,想在这里作短暂停留时,由于不知道大鱼的凶猛,从而将性命丢在这里了。

一行人置身于此,恍然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耶律楚材诗兴大发,随口吟了一首诗:

谁知西域逢佳景,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时平。

突然,猎犬开始狂吠起来,连一向不作声的契丹犬,也气咻咻地吠叫起来。

他们仔细一看,湖边早已掀起了一波大浪,大家的坐骑去湖边饮水时,冷不防地受到了大鱼的攻击,术赤的马,竟然被一条近十米长的大红鱼,拖进了湖里。

术赤赶紧拿出弓箭,向大鱼射去,其他人见状,也一齐向湖中射箭,大鱼身上中了数箭,连血都染红了一片,却没事一样地拖着马,径直去了湖中心。

不一会儿,十多条五米以上的大红鱼,开始争着撕咬起马来,血很快染红了湖面。到后来,马被吃光了,中箭的大红鱼身上有血腥味,也成了其它鱼的撕咬对象。

一时间,二三十条大红鱼和其它种类的大鱼,都争先游了过来,掀起了巨大的波浪,不到半个时辰,那条将马拉下水的大红鱼,也被吃得只剩下一些骨架,看得岸边的人,无不骇然。

成吉思汗开口说道:“这里是最好的避暑胜地,林中有成群的狍子和马鹿,湖边又有这么多大鱼和驼鹿,足够大家吃上好一阵子了,特别是这些大鱼,一条也要上百人才吃得完。”

“过去,辽国皇帝有吃头鱼宴的习惯,每年春天在黑水里捕到最大的鳇鱼后,就要举行头鱼宴。”耶律楚材想起了自己的祖先,在兴安岭地区吃头鱼宴的事情。

成吉思汗来了兴趣:“听舅舅提起过,蒙古人很少吃鱼,这种大红鱼的个头,与鳇鱼差不多,我们也可以像契丹皇帝那样,举行一次头鱼宴,来预祝此次西征,能够大获成功。”

“父汗说的是,吃了头鱼宴,以图一个好兆头!”窝阔台善于揣摩人心,首先附和了成吉思汗的想法。

“大汗和三太子说得对,汉人将这种大鱼称为鳌,吃了这种鱼,就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耶律楚材及时避开了关于契丹人的话题。

在成吉思汗看来,这里有一种亲切感,兼得捕鱼儿海和兴安岭的风光。在成吉思汗童年的记忆中,捕鱼儿海和兴安岭是两个带给他最多快乐的地方,一辈子都是忘记不了的。

他随即拿定了主意:“明天,我带着各位将军和一万中军,将营地移到这里,开始捕杀大红鱼和驼鹿,吃完这些东西,我们差不多就该继续出发了。”

接着,一行人打着马,带着猎犬,又到喀纳斯湖周围逛了一圈,猎了一只驼鹿,分解了肉之后,他们赶回了山上的营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