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雄不死心,还是让老头再说一遍,除了他的战友,所有部队里能想起名姓的,都说一说,老头一边想,一边说,颠三倒四的,雄很耐心地把他所说,都记了下来。
想起过去的战友,老头说着说着,就会痛哭,雄觉得他不是假装,虽然现在没法证明他说得对,但这样一个老人,自己养着,也没有多大负担。
“老爷爷,这样,跟我走吧,我给你找个工作。”
“我这么大年纪了,腿又不好,谁肯要我工作?”
“工厂是我开的,你去帮着看大门,行不行?”
“看门?这行,行的,好娃,你是个好娃,你只管我吃饭就行,我不要工资,啊,不要工资。”老头说着,双手推着轮椅,要进屋去收拾东西。
雄看到他的被子,已经看不清原来什么颜色了,上面还打着补丁,衣服也很破旧,其余的东西,就是锥子、麻绳、还有拧麻绳的工具。
“我会用秸秆编盖帘。”老头指着墙角一大堆的高粱杆。
“大爷,这些都不要了吧,衣服我那里有,我们厂统一服装,你去了,别的衣服不许穿。”
“还给发衣服?”
“嗯呐,还有被子也发。”
“那好,这就走吧。”老头对自己的东西,还有些不舍,但他还是下了决心,双手推着轮椅往前走。
雄帮他推轮椅,上了村边的路,全都是下坡,轮椅反而得拉拽着,比雄上来时还费劲,还好他的轮椅,是用旧自行车改造的,车轮上的胶皮带已经破了,没法充气,走起来摩擦力大。
就是很颠簸,也不知道这么瘦的老头,怎么忍受的。
雄看得心酸不已。
老头絮絮叨叨,说起过去的事情,提到他们团里的一个通讯员姓裴:“他说,他是唐朝名相裴度的后代,大家都不知道裴度是谁,他说特别厉害。”
“你给人说过这个姓裴的没有?”
“没有。”
雄将他推到汽车跟前,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裴通讯员这件事。
到了车前,雄拿出小酒精炉,煮了一碗方便面,还打了个鸡蛋,给老头吃。
老头一边吃一边哭,说他这辈子,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把程阿姨都看得眼圈通红。
雄借口老头的轮椅车里放不下,只让他人上了车,然后,开车到附近的县城,给老头买了新的这地轮椅,还有里外换洗的衣服,把他送到洗澡堂前,喊里面搓背的人,把他扶进去:“帮我把他洗干净。”
搓一个背才五毛钱,搓全身才一块钱,搓背工看雄递过来的五块钱,一时不敢相信:“不找了?都是给我的?”
“嗯,完了,帮我把他衣服穿好,用轮椅推出来。”
“好,没问题。”
搓澡工非常高兴,欢天喜地地推着人进去。
出了澡堂,有让他理了发,雄这才带他返回泽州,安排在招待所住下:“明天,我去闻喜看看,那个通讯员还活着没,你坐火车去我的工厂,到了火车站,有人接你。”
老头连连点头,不停地说:“好人,谢谢你!”
第二天,雄给刘健打电话,说了事情的经过:“反正咱厂也有食堂,你让人照看着,保证他有饭吃,过几天,让人带他洗洗,过得像个人,这部分费用,直接挂咱厂的账上。”
“行,放心。”刘健是个热情的人,雄才想起托付给他。
雄和程阿姨都是女人,实在不好照顾这么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头。
吃过早饭,雄开车送老头去了火车站,买票,送上车,叮咛列车员到站帮老头下车,为了表达谢意,雄还给列车员提了一兜苹果。
两块钱一斤的红富士啊,列车员推拒了两次,见雄是真心实意的,忍不住笑纳了。
回到家,雄打电话到114查号台,问出闻喜县裴家庄的电话,先电话调查这个村有没有一个老八路,是陈赓部队的。
电话那头,是裴家庄的村长,他很自豪地道:“是有这么一个人,老八路。”
雄还没高兴起来呢,就听那边道:“牺牲了,解放临汾的时候牺牲了,他太屈了,马上战争就要结束了。”
雄心里也挺屈的,好容易有个线索,又断了。
算了,不就一个老人嘛,自己给他养老算了,实在没有线索,雄只能这样了。
天气很快进入了冬天,泽州挺冷的,经常零度以下。
小劲松穿得跟个棉球一般,小短腿都快看不出来了,硬是会走路了,还走得飞快,特别容易摔倒。
雄有时候庆幸泽州冬天够冷,孩子穿得够多,不然,肯定都摔坏了。
院子里的女人,又开始和雄聊天,跟没发生任何事情一般。
雄没想到,她其实一直被记者惦记,去把陈杨娃弄到龙门县,记者都知道,就是没看出她有什么目的。
转眼就是过年,雄申请的几辆车,都到货了,她嫌冷,不想出门,派人把提货单直接送到,了事。
刘健他们都不会开车,只能找司机帮着提车,然后,顺路过来给雄拜年。
有自己的专车,刘健、吴贵峰和陈平,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
雄在泽州最好的饭店订了个包间,请几个得力手下吃饭。
陈平不管是行为是愤青,行为也不成熟,饭桌上,非要给雄报账。
其实,账目雄已经派人查过,各个工厂的利润,雄早就了然于胸。
陈平这么做,就是为了压刘酵吴贵峰一头。
吴贵峰和刘健都不理陈平,喝酒不和他碰杯,陈平丝毫不在意,他就喜欢这种感觉。
陈平把工厂的生产管理得很好,雄也就原谅他这样幼稚的行为。
刘酵吴贵峰本来是想汇报工作来着,被陈平弄得很不高兴,第二天,背着陈平,他俩才把想说的话说了。
刘健在自己家住了几天,回到龙门,立刻就给雄打了一个电话:“我们厂一个工人,以前在中原省生活,他说,初中时,有个老八路去学校做英模报告,说的事情和陈杨娃说得有些像。”
“他有说哪里像吗?”
“我问了一下,有三点,第一,都是陈赓部队的一团二营第一连,第二,时间也都是42年的夏收时节,第三,地方也对得上,在中原省靠近晋省的一个山地,陈杨娃是一排,那个人是三排,但他说,他们阵地活了三个人。”
“啊?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