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锦城烟云 > 锦城烟云最新目录

第10章 才华横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胡家小院是一座不规整三层木架子楼房。进门后是二丈见方的小院落,四周种有紫藤、玫瑰、海棠等花卉,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南面有一口水缸,清流涌动。

院子中间有一张干净低矮的石头桌子,还有两张长靠背竹椅子,几张小竹凳子。

春天、夏天和秋天,胡家基本上都在这张石头桌子上吃饭。夏日晚间,则躺在长靠背竹椅子上摇着扇子纳凉。

院子中的那株桃花,终于开花了,一朵,两朵,三四朵,最终一树红花,热情奔放。

胡思敏今天并没有按时去上班。

她编排的大型歌舞剧《希望》,明天将正式在工人文化宫上演。

胡思敏今年四十一岁,她身材匀称,气质优雅,面容姣好。

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看上去根本不象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和大儿子胡志华走在大街上,没有人会认为她们是母子,更像是姐弟。

她依然还是那样美丽迷人。

下午三点,市领导将接见《希望》全体演职人员。

为编排好《希望》,胡思敏倾尽自己全部智慧和才华。从去年底,一直排练到今年初。

反复修改台词、舞蹈、场景。反复优化演员配置。

可以说,《希望》展现了胡思敏的全部才华。

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对《希望》进行了多次会审,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

在工人文化宫演出,代表的是全市、全省,只是起点。如果演出成功,好评如潮,《希望》就有机会到北京演出。甚至走出国门,到朝鲜、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演出。

胡思敏出生于1935年。

1953年,18岁的胡思敏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回到成都第四中学,做数学老师,但是她的特长是音乐和舞蹈。

她的梦想,在舞台上。

解放后,1964年,胡思敏转行到锦江文化馆,从事舞蹈编导工作,在舞台上放飞她自己的梦想。

十几年来,胡思敏编排了许多正能量舞蹈、话剧和歌舞剧,作品多次获奖。

台下掌声响起,群众被她深深地感动。

胡思敏从抽屉里,把自己的获奖证书拿出来,逐一翻开,温习曾经的光辉岁月。

获奖证书至少有50本。

一个东西,从一本获奖证书中,掉到了地上。

胡思敏弯腰把东西捡起来。

是一个还没开封的避孕套。

胡思敏显得有些惊慌。她把避孕套放在枕头下面,觉得不妥。

她把避孕套放在梳妆台下面的抽屉里,觉得也不妥。

最后,何思敏把避孕套放进了自己的手提包里。

胡思敏从衣柜里,找出来一件旗袍。

胡思敏换上旗袍,打量着镜中的自己。

这件旗袍造型苗条修长,不妖、不媚,典雅端庄。

镜中,活脱脱一个东方古典美女,油画般安静。

这件旗袍,是胡思敏结婚时,母亲胡莲亲自为她量身而做。

可惜,时光短暂。

胡思敏换上普通衣服,把旗袍收好,放进衣柜里。

胡思敏迅速把她的荣誉证书全部收起来。

母亲胡莲,这时正在给人缝补衣服。

胡思敏走进屋里,看着母亲熟练的操作缝纫机。

母亲问:“今天怎么不去上班?”

胡思敏说:“前段时间很忙,今天早上领导特意批准,休息半天。”

母亲说:“注意休息,不要太拼命了。有时间,多陪陪孩子。”

胡思敏看着母亲缝补的衣服,说:“又是改大人的衣服给孩子穿的吧?”

母亲并没抬头,她说:“是呀,大人穿着小了,孝子穿着又太大,裤腰改小一点就行。”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家都不容易。

母亲也慢慢老去,胡思敏看着母亲,说:“妈,你也别太操劳了。好好休息。再说,这也挣不了几文钱。咱们家,不缺这点钱。”

母亲笑着说:“什么钱不钱的,咱们会这个手艺活,别人求你做,你好意思拒绝?做着活,对身体也是一种锻炼。”

胡思敏知道,来找母亲做针线活的,很少有直接给现钱的。毕竟,大家手里都不宽裕。得过紧巴巴的日子。

但做了活,街坊邻居是记在心里的。他有条件了,送来点米,或者送来几个鸡蛋,或者送来点糖,或者送来点茶叶。

有人情,还人情。

家里的一些日用品不用花钱去买,省下来的钱,就是母亲胡莲的收入。

这时,胡志强睡醒起床。正坐在院子中间的石桌子上吃饭。

母亲胡莲对胡思敏说:“小强起床了,你把饭菜给他热一热。”

胡思敏的心情顿时不好起来,她埋怨说:“这孩子,无可救药了。”

胡思敏从二楼下来。胡志强看到他母亲,问:“妈,你今天不用上班吗?”

胡思敏并没有正面回答儿子的话,她问儿子:“你的饭菜要不要热一下?”

胡志强说:“不用,我都吃好啦。”

在儿子胡志强眼里,母亲胡思敏是个非常精明能干的女性,和他姥姥一样。

聪明能干的女性,少之又少。而胡家,就占了两个。

看到母亲今天在家,胡志强吃完饭并没有着急出门。他跳上楼去,帮姥姥做衣服。

对儿子帮姥姥做衣服这事,胡思敏也不喜欢。男孩子,就应当出将入相,报效祖国。

而缝补衣服的事,显然是女孩子的活。

中午,胡思敏系上围裙,下厨做饭。

吃了午饭,胡思敏到楼上睡了一会儿。

下午两点,胡思敏到文化馆上班,走出桂花巷,胡思敏从包里把那只避孕套拿出来,丢进垃圾箱里。

在文化馆,胡思敏有自己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盆风信子开得正艳。

年轻演员们都管胡思敏叫胡导。单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叫一个编导为胡导,胡编乱导?有点不尊敬的意思。

但胡思敏并不介意。她坐在办公桌前,恣意地想象着明天晚上,《希望》在工人文化宫盛大演出的盛况空前场面。

市文化馆的编导,总共只有10来个。演员到是有将近200人,有时人手不够,就采韧其他文工团联合演出的方式解决。

因为弘扬正能量,得有非常强的气势。

能演到气吞山河最好。

下午三点,胡思敏和《希望》的近50名演职人员,整齐地坐在训练厅里,等领导接见。

等了许久,并没有领导到来。

剧务出去打听,回来报告,说:“馆长正陪领导接见《红色娘子军》剧组。”

大家顿时像泄气的皮球,情绪滑落到低点。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奴隶的冤头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远处的训练厅里,传来雄壮慷慨的旋律。

李为民副馆长过来,正式通知胡思敏:《红色娘子军》替代《希望》,明天在工人文化宫演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