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职称二 > 职称二最新目录

(一三五) 助学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文学捐树好榜样,全体村民都夸奖;

人们纷纷来效仿,出钱出物助学忙。

小小一池清水,水清澈透明,波澜不惊,水波不兴,没有风吹过的时候,那真是水清清,绿莹莹,亮晶晶的。

但是,如果有人投进一枚石子,那么清澈、安静的水面就会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波浪,形成一声又一声的水流转动得声响。

这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张文学捐木材这件事情,就在杏村,乃至铜锣湾乡,都荡漾起了比较大的波浪,产生了极其轰动的效应,就像一缕春风涤荡了杏村村民的心灵,打开了每一个村民的心扉,给彷徨和观望的乡亲带来很多的启发。

杏村的村民其实都是好样的。

村民们人人都知道,张文学为了杏村的村民和杏村的孩子们的健康和学习真是呕心沥血,掏心掏肺地去做一切为了村子和孩子们的各种事情。

作为同村子的人们,都知道张文学的为人,也真的了解张文学是那种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前途,都能豁出生命的那种汉子,村民们也深知张文学为了孩子和学校的利益所做的各种牺牲和贡献。

可是,人们用眼睛看着张文学举步维艰的办学过程,用耳朵倾听到张文学为办学校倾其所有的各种事迹。但是,早已经被感动多次,而且已经被感动得流涕的人们,却不晓得用生命方法去缓解张文学的痛苦,去帮助解决张文学眼前办学的困难。

所以,有亲情的群众不缺乏内心的感动,而是缺乏撬动心弦的有效方法。

张文学捐树这个事情,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可以说:一人唤醒无数人;更是:一招让所有群众都开窍。

杏村的村民看到张文学把自己家里的树木都运进了学校,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杏村所有村民的耳朵里。

聪明的村民都在挖空心思,无不冥思苦想同一个浅显但是伟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既然张文学能把自己家里有的东西拿出来建设学校,那作为孩子父母村民,作为学校主人的百姓,又为什么不能也把家里有用的东西拿出来建设学校呢?

其实百姓缺少的不是高尚的觉悟,而是起影响和带动作用的榜样。

现在有了榜样的带动作用,杏村的老百姓就义无反顾地主动请缨去捐资助学了。

于是,杏村的村民迅速掀起了捐资助学的高潮。

然后,杏村的大街小巷里就有了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

有的村民往排车上装木材,有的村民把高粱杆装到车里,有的把自己家盖房子剩下的砖装上车子,总之,只要是建设学校校舍可能用上的材料统统装上车子,然后运到杏小学,以供张文学和建筑商选用,以便早日把学校扩建工程建设完成,让孩子们享受新鲜、绿色和环保的环境。

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学校里,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有的村民看见对方邻居的车子上,装满了一大车好几样建筑材料,禁不住夸奖着:

“大哥,大嫂,你们两个真棒!竟然捐了这么多建筑材料,为了孩子也是拼了呀。”

“这点算什么,你们听说了没有?人家张文学把土地和树木都搭进学校建设中去了,咱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更何况,兄弟你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值钱啊,孩子们也会一辈子感激你的。”

杏村村子不大,而且以姓张的人家居多,所以大家都很熟悉。

于是,在通往学校的大路和小路上,都充满了往学校里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熙熙攘攘,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家彼此说笑着,调侃着,夸奖着,不带任何恶意只为友谊提醒对方慷慨点的善意的热潮和热讽。

张文学和村委会张主任一看这个架势,也真是异常激动,嘴里夸奖着村民的觉悟和热情,然后,心里面热乎乎、暖融融的,真是有着“雪中送炭”的感觉,感觉无比感动,无比动容,同时又感觉幸福极了。

一木为树,众木成林;一滴水是水,多水成大海。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到两天时间,杏小学的校园里就聚集了很多的建筑材料。

张文学觉得:有村民的觉醒,有众人的支持,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