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篡改之龙血沸腾 > 篡改之龙血沸腾最新目录

【RN书评】评古朴的玄幻小说《篡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想象是写作的催生剂——构思的奇妙首先希望大家能挤出一点时间来看看这篇小说,我觉得这是一篇值得一看的小说。

我不想对书名加以评论,但我觉得书名表露得很明确,但其真实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开场白!

这是一个有别与其他类型的,玄幻中穿越历史时空隧道故事的小说。作品中诠释了一个现代人是如何在古代战争年代生存。但生存只是一种表象的,其内涵的东西需读者自己从中体会。主人公并不是一进入古代就无所不能,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代的战争中才慢慢地显示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智慧,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品文笔娴熟,意境深远,风格独特,故事磅礴大气,内容详尽饱满,宛如一部生存的教科书。成熟恬淡的文字,寄托了作者的寓意和意境。一个个人物被作者塑造的有血有肉,充分展现了人性的魅力。巧妙编织的情节和真挚朴实的内容使文章的可看性大大提高。

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是有限的,必然会受你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各种环境的影响,在创作中,构思往往决定着一篇作品德成与败。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把古今很好的糅合在了一起。在作品中竟然让离我们现在的生活社会相隔一千五百年的唐朝人在战争中用上了手榴弹,枪榴弹,简易的火箭,以及冲锋枪这些先进的武器,尤其令我们惊讶的是,他竟然把电脑带到了唐朝,并且在他们的面前展示。一方面是离我们一千多年的先民,而另一面是电子游戏,甚至于有MM的艳照,如果没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怎么会把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搬到一起呢?也就是作者的这些丰富的想象,才使作品具有了可读性。

这些年,每当我看到古代的影视也好,文字也罢,甚至是戏曲,都会不由自主地在我耳边响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原以为这只是我对中国历史的回顾或是眷恋,然而,当我读古朴的《篡改》的时候,似乎真的置身于古代的战场,亲身参与其中,因为在这场古代的战争中,确确实实的生活着一个二十一世纪,被人你们称呼为80后(从文中看他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的军事家、指挥家。他不仅指挥作战,而且将现代化的技术带到了唐朝,并且付诸实施的制造出了现代的热兵器,甚至于恋爱都是超时代的“古今恋”的完美结合版。

难道说这是一种神话吗,难道这仅仅是一种人们故意凭空的臆造吗,抑或是空穴来风。其实不然,这是一部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古代的天空中,抽空了古今的时空距离,为我们描摹了一幅远古中夹带着现代成分的图画,而这幅图画又是活灵活现的勾人心魄,令今人难以释怀,更能让读者想入非非,难以自制的被眼前的美景所诱惑。使你很难从中解脱出来而陷入幻觉之中。而《篡改》则把荒诞变成了现实,将一部可观性的作品展示于广大的读者面前,我想你如果尚没看到,不妨亲眼浏览一下,是不是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好奇、猎奇,寻求刺激,是当今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特性。而这部作品不是仅仅地采用了某种荒诞的奇异来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因为那是低俗的,所以他采取了这种更为奇妙的、高超的手法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这不能说不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正因如此才使作品得以成功。

抓住人们的眼球,便是作品成功的一半。

作品是以唐代为背景的,但在我的阅读中,似乎感觉人物环境处处显露着匈奴的特征。不禁让我想起了曾在一段时间里时常困扰我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评价历史,如何看待现在,如何以历史的眼光来评价现在,又该如何把历史和现在融合起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你看完这篇作品,也许会从中找到答案,是你的疑虑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学历史的目的是什么,不单单是为了了解我们的先民的所经所历,而是从中借鉴一些教训,让我们现在做的更好。是羡慕历史的辉煌,感叹当今不如过去,抑或每天痴迷于今天的科技发展而鄙视历史?看过这篇作品后,脑子中的这些疑惑似乎都已经解决了。可细思之,似乎觉得更加模糊了。为什么?作品中古今相融之处让人欣慰吗?古今在战场上的较量似乎又让人心寒,尤其是在古代的战争中用上了先进的热兵器。我们知道,众所周知,以前的战场上用的都是冷兵器,热兵器的杀伤力是远远胜过冷兵器的,在战争中,热兵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一次突变的革命。这一点让那些曾困扰我的疑惑又重新泛上了心头,令我久久的不能平静,既不能说服自己,又不能放弃,真的是进退维谷,让人无法接受而又难以放弃。这也许就是作品所要展现的矛盾之所在——鄙人之认为。

为什么,文中主人公虽然进入了唐朝,但是在我们的脑海中却一直未停的闪现着汉武帝那个时代汉匈相争的场景。当然那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当初的敌对双方现如今早已经成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睦相处的兄弟,都是中华民族忠诚的儿女。可是回想起那段腥风血雨的日月,心中还是不由得泛起丝丝的伤痛之痒。

作者的主观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但在作品中却处处透着人性。作品所表示的既有无奈的厮杀,也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关怀,把仁爱之心放大到了极点。这无疑是令我欣慰的地方。但是,伤痛永远是伤痛,是难以忘却得心痛,再怎么弥合也抹不掉那些历史的伤痛,因为这是不可改变的,也是现今我们所无能为力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有把历史的伤痛消减到最轻,仅此而已。恐怕这就是作者良苦的用心吧,要不然他怎么会起名叫《篡改》。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改变不了,更别说去抹杀了。但是现代的人们有对待历史的态度和评定历史的观点,甚至是标准的权利。虽然历史不能忘记,但是我们可以确立对待历史的态度,这话看起来很抽象,并且扯得有点远,好像与作品无关,但我不这么看。每个人都有如何看待历史的权利,也有解释和评价历史的自由,关键是人们在心理上能不能接受或者是被大多数人接受。你说一句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别人就能接受吗?你说一句这段历史应该改变,或者说我要改变这一段历史,就真的能够便得了吗,我看未必。既便是我能接受,别人能接受吗?就汉匈的战争来讲,当时被杀害的汉民能原谅吗,而在汉军剿灭中死亡的匈奴将士们又将如何看待?也正是基于此,作者才构思了这篇小说。才把汉匈之间的矛盾化小,并试图彼此的相融相恋。我想这也就是这篇小说的意旨之所在吧。

小说的写作手法是幻想,也就是现在的玄幻小说。所以也只能运用这种幻想的手法才能达到目的,写出这种题材的小说,这就是所谓的虚,才能使你觉得可信。如果用实,你便不会相信。故而也就不能接受。也恰恰就是作者的这种写虚的手法才会让你接受,并且和你产生共鸣,因为你读后觉得这不是史实,心理上也就变得宽容和大度。也就是在这种宽容的支配下,才没有抵触情绪,才促使你看下去,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并且被作品曲折跌宕,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的情节慢慢地吸引住。这是什么,这便是潜移默化,这便是作者抓住读者心理的手段,也就是作品的高明之处。正是这种潜移默化,才能使你从中悟出道理,慢慢的化解着那些腥风血雨,渐渐的消逝了刀光剑影。当你猛然从作品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才会突然地感到各民族间兄弟般的友谊与和睦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化干戈为玉帛是我们如何的期望,而一旦实现,那会是怎样的百般珍惜,精心呵护,以保长久。

文学构思要求奇,要求新。但奇要奇的可信,奇要奇的有可观性,不能奇的荒唐,奇的可笑,奇的不可理喻。新要新的奇妙,新要新的鲜亮,新要新的耐人寻味,新要新的能让别人接受,新要新的让别人眼前一亮,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新而落入俗。只有这样,奇和新才有价值,才能融合,才能让别人接受并加以赞赏。

就这部作品的结构来讲,围绕着现代人与古人在看待事物的观点上,对社会环境的制约上,对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甚至于在科技的高低、先进与落后等诸多矛盾上层层展开,整部作品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读者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形影相随,跟着作品的情节步步深入,在阅读中欲罢不能。

纵观作品,作者具有一定的谋篇布局的组织能力,在语言上有一定的文字修养,功底扎实,用词简练准确,所到之处恰到好处,不矫揉不造作。在感情描写上,笔法细腻,张弛有度。人物刻画上很有功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是个性分明,尤其是在男女主人公的塑造上,你所看到的则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艺术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想象是最为之重要的一环,当想象的翅膀展开后,便会构思出精美的作品。本文即是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的绝好例证。尽管在此以前的影视作品中也好,文学作品中也罢,都不曾一次的出现过类似的作品形式或写作手法,让时光倒流,让现代人穿越时空隧道,去与古人亲密接触,但这并不能说这部作品落入了俗套,在步他人的后尘。我曾和文友简单的说起过这篇作品,他说是“被别人嚼过的馍”。我并不同意他的这种看法。原因就在于在我阅读这篇作品的时候,并没有“食之无味”的感觉,原因就在于这篇作品的推陈出新,在作品中有它的新意所在。

自古至今,我们所写的大主题能有几个不是重复的,写人生也好,描绘生活也罢,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爱情又该如何,概莫能外的无非也就是在千变万变的重复着写人和物而已,这么多浩如烟海的文章都在重复着这两个大主题,难道都会“食之无味”吗。不会的,因为伟大的杰作是层出不穷的,一草一木各有不同;一恋一爱各展风流,一笑一颦各尽妩媚,一生一世各历春秋。正所谓两朵雪花和两个指纹不可能相同一样,只要你写出特点,突出了个性,写出精彩绝妙之笔,就是好文章,就有可读性,就有会成为精品的可能。

因时间仓促,动笔匆忙,未能仔细的斟词酌句,难免显得粗糙或生硬,望海涵!以上所言只是个人的看法,如有相左者我们可以探讨。谢谢!

RN书评团特邀评论员:叔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