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 >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最新目录

第三十七章 灯笼照夜读 观雾探神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回到匡山寺的半个多月里,东岩子邀请了十多个道观的住持为李白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李白身着道士装束,向师父行了庄重的拜师大礼。东岩子也让李白当场演示了无量剑招,受到了各位住持长老的喝彩叫好。接下来的几天中,李白在东岩子师父的精心传授下学了“道生万招”第六层的招式,他废寝忘食地天天学、夜夜练,不仅把一招一式练得精益求精,而且按照师父的要求做到了道生一招、道生二招、道生三招、道生万招的相互融汇贯通,灵活巧用,使得精湛的无量剑法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东岩子时常就在观察他练剑,有时看到李白练得精彩,他也情不自禁地舞起剑突然地杀了进去与李白实打实的对练。他是感觉到已有十多年没跟任何人拼斗打杀了,很想过一过这腥风血雨的拼杀瘾,二想让李白亲临实战以提高剑术。

李白怕伤着师父,就不敢使出全力对阵。东岩子晓得他的心思,便把脸色一黑:“你干啥的,怕我是么?告诉你,我是你仇敌,要对我狂傲,目中没有你这个师父。”他话说得咬牙切齿,使出的一招一式都是夺命致死李白。看到师父真的撕下脸皮与自己打,他也就拼出全力去抵挡。

“你这孬种,咋不向我攻击?”东岩子厉声喝斥,就想试试他的应变能力,便把剑招一变,攻得凌厉,杀得凶猛。

李白明白师父的苦心,也就身形一变,先是使出道生一招,既而又拿出了道生二招,看到还是不能奏效,急忙使出了道生万招的第六层功力。

想要战胜李白,东岩子很是不易得手。他心中不由得暗自欢喜,想不到李白徒儿的武功已是这么的高强。想到此,他就故意地一跤跌倒。就在李白粗心大意的一瞬间,东岩子从下往上突然发招将李白手中之剑打飞。东岩子跳起一个旋身飞跃挺身站住,说:“你再继续练,只是最后这一剑,师父还没教你险中取胜的绝招。”

当天晚上,东岩子差人把正在练剑的李白叫进屋里,拿出自己一生心血写成的十卷《长短经》说:“你的剑术已是很高强,随之而来的该是加紧读书。这十卷《长短经》莫要看不起眼,它是前辈人失败与成功的教训和经验总结,学起来比练剑还难。真正的学精弄通,就有姜尚、诸葛、张良之才,可安帮定国,助你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李白迫不及待地打开初略一观,发现这是一本集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用人选才、统帅指挥等等一些智能谋略的纵横术,顿时高兴得爱不释手。他明白,这是许多英雄豪杰苦苦寻求,万般难找。有的为此你争我夺,拼死拼活也要得到的秘籍。而今师父传给我,可见师父是如何地器重我,我可当作宝贝了。

从此以后,李白天不亮就起床练剑,就想早日达到“道生万招”的十层功力。太阳升起时,他就开始读《长短经》。读起书来,时常忘记了吃饭睡觉。白鹤就把饭菜送到他手上,吃了饭他又继续读书,一直读到天黑才停止。晚上,他接着又练剑,一练就至深夜。

东岩子并不赞赏他,而是启发说:“你读书,练剑方法不对。读书练剑就像吃饭一样,肚子有个限量,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你大脑也是一样,总不能拼命往里装,同样应该有一个接收消化的过程。吃饭要讲究可口,有营养。你的大脑接收也应该有幽静,清闲的环境和条件。何不走出去观山望景,让大脑受到大自然的灵气感应,然后你就慢慢地读,牢牢地记,而且要学会融汇贯通,以便在实际中运用。”

师父的一点拨打开了李白心灵的窗户。过去,他担心自己喜好游山玩水怕担误了读书练剑,很怕师父责怪。却没料到师父考虑问题是这般的有远见,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地敬佩师父。

尊从师父的教导,第二天一早起来练剑之后,李白便把背包一背,慢步就朝山下去。却没料到白鹤快步跟上来:“李白师弟,我也跟你去。”看到李白摇头,她又说:“有一个地方景色优美,环境清幽,要不要领你去呀?”

李白仍是摇头说:“你跟去我能清静呀?”

“你呀,脱去道服,打扮一个白面书生去干啥?”白鹤笑吟吟地说:“该不是见大小姐?”

“你,师父喊我这样穿的。”李白见白鹤言语怪怪的,就又说;“你就跟我去,免得凝心生暗鬼。”

白鹤回头看他一眼说;“你晓得不,我可是受师父之命引你去的。”

到达柳林子的涪江边,这儿是两座山峰间的大峡谷,弯弯曲曲的几十里,两岸山清清,河里水碧碧,景色显得很是秀丽。李白信步往岸边一望,见河水缓缓南去,碧波荡漾,心情豁然开朗。

白鹤把流淌的河水一指:“师父叫我给你说,到涪江边读书,要你明白这样一个自然规律:临江而咏,流水不回,岁月如梭,光阴难追,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你呀,还有师父说的?”李白把江面一指,师父还说:“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就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人不能失去道,就象鱼不能离开水一样。道不远人,修之则应。人能从道,道不负人。”

“师弟学道已有见地,好呵,你就安心读书吧!”

李白租了一只小船,就喊白鹤上船。可白鹤摇头说:“我得讲信用,决不打扰你。”说着就头也不回地离开。

望着白鹤远去的背影,李白心里有些惆怅,似乎有些说不清的难受,很想叫住她,让她留下来,但忍住没有喊出声。随即他就划着小船沿江而上,逆水行舟很是吃力,划呀划,一路欣赏两岸的绚丽风光,不知不觉地到了娃娃沟。

这儿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李白划着船儿行进在青山碧水之间,忽然发现左边山崖下有一个溶洞,洞中有一股碧绿绿的泉水淌进涪江。李白生起一丝寻古探幽的好奇心,划着小船儿进了洞。见洞中也是一个地下的大峡谷,似乎两边也是崇山峻岭,那些钟乳石却不晶亮发光了,而是黑黜黜的奇形怪状,有的像顶天的石柱,有的像塔又似山,有的像树又似人,或凹进去像老虎张开大口,或凸出来,就像是老鹰展翅欲飞,景色虽不艳丽却是另一种风貌。李白明白,这是洪水淹进洞中把钟乳石的光艳模糊了。此时,他就屏息侧耳咛听,泉水叮当响,有如珠宝落玉盘,铮铮悦耳,好似谁人拨弄琴弦,弹响乐曲,悠然婉转。李白突发奇想,在这幽静的地方,正是读书的好环境。于是,他在洞口临近河畔的地方,找了一处光线充足且又宽敞之地盘腿坐下,拿出书时而默默读,时而高声朗读。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读得夜幕降临。想走,读书兴致正浓,想留,却又看不见书上的字。他想了想,就闭起眼睛背诵今天学过的内容,竟然是背得滔滔不绝,而且没有任何的差错。

背诵完毕,他眼一睁,洞里却是一片亮堂。李白抬头一望,只见洞的对面有两盏明亮的灯笼,灯光直接照射到手中的书上。李白心里很高兴,以为是对岸一座庙宇挂出的两盏灯笼。他就借着这灯光,一直读到东方发白。第二天一早,李白走到洞口练剑时,向对岸一望,这才看清对岸山崖上有一个洞,他猜想可能来这洞里烧香的善男信女晚上点的灯光吧。

这附近的百姓有人认识李白,被李白的这种专心一意的读书精神所感动,就纷纷传扬开,说是李白刻苦的读书精神感动了燃灯仙姑,每晚都是挂出灯笼让李白读书。

整整读了好几天,李白将《长短经》前三卷读完。当他划船出洞到达先前上船的地方时,看见白鹤正笑吟吟地等着他:“李白师弟,我没打扰你吧?每晚都有人给你点灯,听百姓传说好神奇哟,说是一个仙姑给你挂出的两盏灯笼,是吗?”

“仙姑?”李白似乎有点明白,他把白鹤一指:“我晓得,原来是你捣的鬼,做的好事呵!”

白鹤摆了摆头,“你明白不?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不等她说完,李白一口接着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李白走在头里,白鹤紧跟其后,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走起路来也就轻松愉快。

走着走着,白鹤发现走的路不对头,急忙叫住李白说:“李白师弟,你往哪儿去?不回匡山呀!”

朝前一望,李白把周围的山形看了看,这才发现来到了观雾山下,他就笑着说:“咋个搞的,只顾说话,却把路走到这儿了?那就顺其自然,去观雾山一游。麻烦你回匡山去给师父说一声,免得让他担心。”

“不行!”白鹤把身一扭,一口回绝:“说得好安逸,你去游山玩水却叫我为你跑腿!”她见李白无言以对,就又说:“除非这样,我跟你游览半天,下午再回匡山不迟。”

见白鹤执意要去,李白也没奈何,只得默不作声地又往前走。

一路向观雾山去,白鹤有说有笑,竟然当起了李白的向导。她说,我去过观雾山的,对那儿太熟悉了。因而,她给李白介绍的观雾山风光有峨眉山一样的美,说得神神秘秘的,听得李白既好奇又迷糊。

白鹤瞪他一眼说:“你不信呀?听我说出根据来,你不得不信的。”

观雾山地处涪江的西岸,隔江与东岸的窦团山遥遥相望。当地百姓有句口头禅:团山不算高,打起观雾山的半中腰,可见观雾山有多么的雄奇险峻。说到观雾山的神奇,白鹤说得更是有根有据。一是观雾山灵气,能观天文气象。当地百姓早上起来只须看一眼观雾山顶是否云遮雾绕“戴帽子”,就可预知下不下雨,而且十分准确,故有“雾山灵雨”一说;二是山形地貌很像峨眉山。观雾山有普贤顶,峨眉山有金顶,两山都有一个顶,这决不是山名上的巧合。去过峨眉山金顶的人定会明白,峨眉山的金顶与观雾山的普贤顶有着一样的地貌,很是相似、相像;三是当初普贤菩萨自西方东来,选择的灵山圣地就是观雾山的顶峰上,认定这儿有灵气是风水宝地。欲立道场时,因山高风烈,故募建铁瓦殿,造成凌空而去峨眉山的,现在还留有“云中振衣”四字,所以至今还留传着:先有观雾,后有峨眉的说法。这就足以证明:观雾山比峨眉山的资格还老。现在峨眉山扬名四海,观雾山自然也是名声在外了。

“李白,这观雾山神秘吧?”白鹤瞟眼问李白。

“神秘,我实地一游岂不更美。”李白感叹着,脚下的步子就加快,就想看这美景的风光。

从山下仰望观雾山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有时云开雾散,放眼一望,只见山高入云,山就在最高的天空顶上,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儿气候多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便是云遮雾绕难见美容再现。

通往半山的极乐堂是曲径的青石板路,去旅游的游客和拜菩萨的香客不少,李白和白鹤慢悠悠地往上走,一路都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游人。由于山高路陡,一鼓作气是爬不上去的,只得走一走歇一歇。

走到山的半中腰转过一个山嘴向前一望,李白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对面山坡上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老寺庙,这就是名扬天下的观雾山极乐堂。这极乐堂名称极乐,的确是名符其实的给人欢乐。首先是一过山嘴,一座全新的庙宇突然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是让你惊喜;接着而来是楼堂殿阁重重迭迭的成品字梯形排列,有一种古扑的立体感,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美丽、庄严而神圣,使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极乐感。

当李白、白鹤等众多游客走进弥勒大殿,面对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见他乐哈哈地笑容满面,再有不开心的烦恼和忧愁也会被惹笑的。此时,李白觉得这世间再也没有了烦恼和忧愁。白鹤向弥勒佛跪拜作揖之后,脸上却没有了笑容,她说:“这人世间有喜有悲,有贫有富,有苦有甜,总有人笑不出口。我看呀,这弥勒佛的笑有一半是笑世间的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或许你我做的一些事,不被别人理解,也让弥勒佛见笑了。”

李白并不十分赞同:“你看,弥勒佛是发自内心的笑,笑得好开心。要不,咋会笑得这么的自然、这么的顺心。人世间应该是多一些欢乐和笑容,少一些烦恼和忧愁。”

他们沿石台阶而上,游了天王殿,随后登了几百个台阶去了万佛楼。楼上依次排列的神坛上供奉着一万尊佛像,又叫观雾山的罗汉堂。这些佛像或站或坐,或怒或笑,有的面目慈善,有的却很凶恶。他们姿态各异,神情不一,表现得各有个性,无一雷同,个个栩栩如生。据庙里和尚介绍,这些雕塑是秦汉以来各朝各代能工巧匠花了七、八百年的时光精心完成的。工匠们总想自己雕塑的佛像超过前人,也就大显身手,一代比一代雕得精,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艺术杰作。

依次观赏,李白觉得是大开眼界,感觉到祖先留下的是了不起的魁宝。看得高兴,真有点留连忘返了。一个和尚见他们总在罗汉前留恋,便向他们作揖说:“施主,不妨以你的年龄数罗汉,看你会遇上哪一位神佛保佑?”李白就从一位书生模样的佛像数起,一连数了十八个佛像一望,见是一位手持宝剑的凶恶佛像。李白虽是满意,接着又数,数到最后却是一个痴呆样儿的佛像。逗得李白心里笑自己:我会这么痴?白鹤从一个较秀气的佛像数起,一连数了二十四个佛像,结尾却是一个瞅起眼盯她的老头儿佛像,看他吐着舌头笑,白鹤却不满意。李白笑她说:“你没看出来,他是老玩童,逗你乐呢!”

接下来时,他们去了观音殿,最后又登上极乐堂最高处的大雄宝殿。四处游览之后就到大雄宝殿外的石栏边往下看,在高处观望极乐堂的风光。他眼中看那台阶上往上登爬的人已是小得像蚂蚁,不说分不清男女的容貌,也听不清他们的说话声。可见这数也数不清的台阶托起重重迭迭的楼堂大殿竞有如此之高,如此雄伟。

一位老和尚告知说:“要是早晨或午时起浓雾,遇机缘的话能看到“佛光”。李白、白鹤正在大雄宝殿附近游玩时,山峦里生起了浓雾,没一会儿就把极乐堂全都掩隐在浓雾中。李白急忙去问老和尚,老和尚把浓雾看了看说:“看这情形,不会有佛光,而且佛光一年之中只有两三回,今天看不到。”

听了老和尚下的结论很使李白失望,但他不甘心,眼睛就在周围团转的雾里望,多想雾里看花来个迷迷糊糊,说不定佛光突然出现。

许多的游客听说见不到佛光也就先先后后走开,尽管白鹤也叫李白去别的地方玩,但李白很自信,就要等到浓雾散开的一刻才离去。

白鹤心里很不舒服,认为李白自信、自负而且固执得令人难以理解。本想一甩手走开,可又于心不忍,也就默不作声地站至一边望着浓雾瞎看。

无意之间,李白往大雄宝殿下的台阶方位看,虽是看不见下面的台阶和庙宇,却看见浓雾突然地凝聚一团打着旋直往上涌。看到有奇迹发生,李白急忙喊白鹤也来看。见浓雾在旋涡里先是生起一圈一圈的雾打转,然后就像一束一束的雾旋往外散开,像是闪着光在喷发,就像散丝一样的花蕾打开,它是接着接着来,绚丽多彩,美妙极了。这种奇观经历了大约十秒钟,当不少人赶来观看时,这种美景再也不见。看得李白、白鹤和极少的几个人兴奋不已,都说今天碰上好运气,看到了佛光,一辈子就见到这一回。

白鹤向李白夸耀说:“我说观雾山神秘么,这回你是亲眼见了,该相信我说的话了?我给你说,这种佛光的奇景除了观雾山外就只有峨眉山看得到,这说明观雾山能与峨眉山媲美了!”

浓雾散去,极乐堂像是被揭去面纱似的又现出了这千年古刹的风采。

看到午时过去,李白就与白鹤去庙里吃了斋饭,便对她说:“你也游玩多半天,该回匡山吧?”

“你咋个?”白鹤把双眼一瞪:“你又赶我走?师父说了的,你这人喝酒不晓得量,怕你喝醉了出事,特地叫我跟你的。哼,想赶我走,你想都莫想!”她把碗筷一推:“在庙里吃饭虽不给钱,总得出功德吧。!”

“你!”李白气呼呼地站起,尔后又坐下,想到师命难违就口气和缓说;“你晓得的,我去普贤顶,庙里戒酒,我咋敢胡来。你找不到别的理由吧?快回匡山去,走晚了要摸黑!”

“这……”白鹤的鬼脑子一动,说:“你去普贤顶,路上要遇到麻烦的,真还少不了我。要不,我敢打赌,你就过不了大桠口。”

“我不跟你赌,你得讲信用,先就说好的,只游览半天,少说废话,快走!”

看到李白的固执,白鹤明白自己刚才说的话把一向自信又自负的李白惹毛了,也就手一拱说:“好,我回匡山,你走你的,我在这儿呆一阵再走。”

李白把她望一眼,把背包往身上一挎,就从极乐堂的侧后门出去,沿着羊肠小道就开始了登山。

到了极乐堂后面的白云塔往下一看,浩浩荡荡的涪江就在山脚下不远,这才觉得极乐堂哪是在观雾山的半中腰。抬头往上看,云遮雾绕不见山顶,晓得这才起步,前面的路还很远。往对面一看,从这儿观望窦团山又是一幅美景,不再是一头昂首的雄狮,而是一座大肚园口的香炉,山上云雾缭绕,就像香客们焚香腾起的香火清烟。

从白云塔向观雾山顶攀登,山势陡峭,绝壁悬崖。越是向上登,越是艰险,有一种“举步登九霄”的感觉。李白一路走一路观赏,景色却是越来越美,倒悬绝壁的松柏有如猴儿捞月;缠树绕岩的蔓藤好似蛇盘龙卷。一向在城里很名贵的兰花草儿这里遍地可见,盛开的花朵与不知名的各种野花争奇斗艳;野山莉、猕猴桃等等许多的野果挂满枝头,此时都已熟透,随手摘几个色鲜异常,吃在嘴里味儿甜酸,既解嘴馋又解渴;各种鸟儿见着李白像是遇到稀客,在树上枝头跳跃,声声鸣叫就像唱着歌曲婉转动听;云雾在李白身前身后飘忽,使得他迷迷茫茫的,犹如置身仙境。

李白往观雾山普贤顶去,一路之上只有他一人行走,虽有一路的美景相随,鸟儿同伴,但仍然觉得冷清孤独,走着走着就觉得有些胆寒。见那奇形怪状的山石,有的像虎,有的像狼,蹲着、卧着,好像就要一头扑出来。特别是走进密林之中,越走越模糊,几声野物的怪叫真够吓人的。有时也遇到一条、两条长蛇窜出来昂头吐信不怕人,看样子还逞凶,慌得李白连连后退。

到了一个险要路口,忽然窜出一大群猴子,李白初略一观至少十几只。见它们就像一群拦路抢劫的强盗,跳着叫着拦在了路中央。有几只猴子一纵一跳爬上了要道口的树上,就想占领居高临下的地势向他发起猛攻。李白看这些猴子的样儿,心想:你们比我还傲呢,特别是那只老猴更是盛气凌人。它怀里抱着一只酗子坐在了最前面,看它样子是在倚老卖老摆老资格:对不起,要从此地过,留下吃的来!

面对这种情形,李白那料到会遇上这群猴子打麻烦,包里除了书,手里就只有一把宝剑,怎么办,硬闯!他随手在地上捡了几块石头就砸了过去。猴子们哪怕这东西,身子灵巧,几跳一蹦就躲了过去。稍停,猴子们也是学着他的样子捡起石头劈头盖脑地甩来,他就急忙挥剑一一挡开。看到猴子们又要抓石头扔,他就慌了,急忙摆手。猴儿们不晓得他要干啥,也就停下来盯住他。

李白明白,硬闯是不行的,这群猴子惹急了,自己如何对付得了?他就试着拱拱手说;“猴儿爷们,你们让一让,我从这儿过,我们互不侵犯!”

可这些猴子也学着他的样儿拱了拱猴爪儿,也是叽叽哇哇一阵叫,还把猴爪子伸一伸的,仍然是不肯让开路。

没办法可施,李白只得愣怔怔地看着,就等猴子自动走开。猴子似乎也有耐心,就站在路口守着。

这样,双方就对峙、僵持着。等了好一阵,猴子们等得急了,有的猴子就这棵树跳到另棵树,没几下就跳到了李白头顶的树枝上“啊啊”叫,似乎向他发出最后的通牒。李白看到猴子们要向他发起攻击,他就急了,就想硬闯:“凭我的一身武功还怕你几只酗子?”

不过,他也冷静,没拔剑也不想伤害猴子,只想把他们赶开。因而他就大步向前,只注意到头顶和前面几只挡道的猴子,却没料到侧边突然窜出一只酗子,冷不防地揭走了他的头巾帽,几个猴子拿着就抛过去丢过来的当玩意儿耍。李白看着急得干瞪眼,没想到竟然叫几只猴子耍了。

正在这时,传来一阵“嘻嘻”的笑声,李白侧耳一听,听出这笑声是谁了,他就故意喊:“莫要装神弄鬼的,你给我出来!”

眨眼之间,白鹤一蹦一跳站在了李白面前:“我说了嘛,你会遇上麻烦的,我说中了么?”看到李白难堪的样儿,她就说了一句:“看我的!”只见她手一扬,向领头的老猴扔了一个白面馍馍,老猴接着就抱着酗儿跑开了。

“我的帽子!”李白盯一眼白鹤,向她做了一个求援的目光。白鹤一手一扬,向树上这只猴子丢了一个白面馍去,猴儿在伸手抓白面馍的同时就把帽儿往下一扔,却不料又被另一只猴儿伸爪子抓去。

白鹤在身上一摸,没有了白面馍。李白看了着急,“这咋办?

只见白鹤变戏法似的从身上摸出一把花生,拿出一颗向猴儿亮了亮,就喂进嘴里吃,然后吐出壳。接着把花生往上一扬,猴儿使双爪抓,帽子早就轻飘飘地往下落。白鹤飞身跃起接住帽儿向李白一丢。

两人朝前走,出乎意料的还有几只猴儿守住路口,李白很担心地问她:“还有吗?”

“不多,够打发它们的”。说着手就伸进怀里摸出一把花生扔了过去。可这花生落进了岩坎下的草笼笼,几只猴子就争先恐后地在草笼笼里寻找。

猴子终于让开了路道,李白就与白鹤一阵小跑,很快离开了猴子找麻烦的是非之地。

翻过大桠口走了长长的一段平坦之路,见前面一座山峰奇特,就像耸起的一根顶天柱。山上松柏茂密,由下而上有不少的庙宇掩隐在绿树丛中。李白就在感叹:如此人烟稀少之地竟有如此旺盛的香火。

白鹤笑着说:“这还用你说,普贤菩萨西土东来,既是选定这儿作道场,还不显圣作法的,修几重大殿不费吹灰之力。”

登上普贤顶一望,这才见到普贤顶是建在万丈绝壁之上,在这儿远望窦团山,犹如一座小土堆。见浩浩荡荡的涪江,此时一观,只是一个白带子伸向南天。河的两岸是辽阔的涪江平原,直与天边的白云相接。普贤顶建有普贤殿、雷神殿。进内一看,都是无房梁的石殿。李白好奇地东看西望,自言自语地感叹:“无房梁而且还是石殿,这是咋个构造的?很是值得研究和探秘的。”

走进普贤大殿,只见汉白玉雕塑的普贤菩萨骑一头白象端庄而坐,显得高大雄伟。一位庙里的和尚介绍说;“普贤菩萨之所以有神灵显圣,因这神像是十二万斤重的汉白玉雕塑的,天色一黑就金身闪亮。”

李白听了好惊奇:“十二万斤?这么重是咋个弄到这儿来的?简直无法想象!”

白鹤把李白一拉:“这让你感到神秘吧,我们再去一个地方,还有让你更感神秘的。”说着,她就前头带路,到达普贤顶东面往下一指:“你看!”

李白探头往下一望,见几百丈高的悬崖下有一个巨大的洞,她给介绍说:“这就是普贤洞,是当年普贤菩萨闭关修炼之地。”

“这么高哟!”李白望洞心叹:“咋能下去,除非长翅膀飞下去。”

“你且慢下结论。”白鹤笑着说:“我们今天就要去的,你长翅膀呀!”说着嘻嘻一笑,便把前面的栈道一指:“我让神秘在你面前变成现实,我们从栈道下去。”

“栈道?”这出乎李白的想象,觉得又是一个神秘:“栈道,从没见过啥模样?只知三国诸葛亮走栈道出汉中六伐中原;还听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仑;没想到这儿也有栈道,我李白今天走栈道去普贤洞!”

走上栈道,仔细一看,是在石壁上打孔,用铁棒、园木、木板等材料构造,比蜀汉的栈道更为结实。李白走上去虽是看到一边紧贴岩壁,一边有护栏,但在雾悬悬的万丈悬崖上旋绕着登普贤洞,实在让人有些腿打软,心胆寒。偶尔往下一看,百丈悬崖看不见底,只见云雾在脚下绕,头昏眼花就不敢再看。好在栈道结实,走在上面不摇也不晃。他们提心吊胆地走了几百米,终于从一个侧洞进入了普贤洞。

进洞一看,首先是一个大厅,高大宽阔,洞口是一个观景台。晴朗天可看到千里远的山川、河流、乡村和城镇。近处可见浩翰涪江的60里险峻大峪谷。听庙里的方丈介绍,这条大峡谷上下六峡,奇险无比,风景奇观,天下叫绝。虽是美不胜收,却是路道艰难,难于上青天。这是通江油过阴平出川甘的必经之路,被人称为是鬼门关。当年邓艾破江油,走的就是这一条道。

听得如此一说,李白的心就在向往了。

他们回头往洞里钻,这洞虽不深,但洞内有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此洞留下的题词和画下的壁画。有的虽是雨水侵蚀模糊不清,有的仍然清晰可见。最奇特的是洞顶有许多园坑坑组成的吊锺,从其颜色看就像是悬吊着大大小小的铜锺。伴随泉水落地的清脆响声还以为谁在轻轻地撞钟。

当晚夜宿普贤顶,观看了这儿的奇特夜晚,也许是离天空近了,月亮和星星更明亮。山下的万家灯火与天上的星星相映成辉,形成了天地一色的景观,似乎天上的星星映在了地上,也在闪闪发光了。有一位老和尚就在吹神话,说是遇到天降吉祥,蓝天就要“开天门,”天上的仙境就会在普贤顶展现。

李白很想遇机缘看到“开天门”,也就守在普贤殿外的走廊上,不时的向夜空张望。半夜之后已是寒气逼人,但李白固执得就不走。庙里给送来衣衫,他披在身上一直守到大天亮仍不走。白鹤问他还等啥?他回答:等不到“开天门”我就看日出。

此时,天空一片灰暗,山顶虽没云雾,浓雾却在山下白茫茫地复盖了山川平原,不一会儿风起云雾动,云雾像万马奔腾似的赛跑。有的游客就在失望:“这个鬼天气变脸变色的,可能看不到日出了。”

李白心里虽是有些担心看不到日出,但他仍是守在原地,精神依然很饱满。

没一会儿,天空明朗起来,山下的浓雾不仅变成了白色,而且像天上的白云一样慢慢飘动,它均匀地平铺在广阔的大地,烟波浩瀚地连接着直达遥远的天边,这就是普贤顶时常能见到的云海。

这时,东边的云彩逐渐地发红、发亮,接着就升起园园的太阳。起初太阳是呈淡红色,没一点儿光芒,就像十五升起的园月亮。云彩显现一片金黄色的灿烂,彩云像是有意与太阳争抢时光,时而涌起云彩遮住,但太阳总是顽强地钻出来,渐渐地露出了笑脸。

当太阳升起好一阵,已经远离了地平线时,这才慢慢地放出了它耀眼的光芒。山下的云海也随之涌动起来,像是波涛滚滚地奔腾。不久,天地亮开,遍地云开雾散,地面也就显山露水的山清水秀。

李白看完日出仍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白鹤乘机夸耀说:“该是神秘吧?去过峨眉山的人讲,在这普贤顶看日出与峨眉山看日出一样,不仅美妙极了,回味起来终生难忘。”说到这儿她把手往西一指:“还有神秘呢,你看。”

李白顺着白鹤手指的方位一望,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园形山峦,在云海之中涌动起伏,犹如含苞待放的莲花。她就介绍说:“我听人讲,普贤顶为何有神仙的灵气?是因为有万朵莲花朝普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