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祖屋 > 祖屋最新目录

第一百四十章 浑浊的池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晚上看不看火把?”老二期待地问。

“不看了,得赶回番禺。”我打断老二,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救晓玲。

这是真的,拿了殒石,现在都心大心小的,一直担心有事会发生。

如果不是因为小洁发烧,从灶洞出来就打算回番禺了。

阵间等小洁症状缓解点,马上就坐车回去。

“咳,咳”小洁房间传出很大的咳嗽声。

我同老二敲了敲门,走了进去。

我的天呀!

小洁脸暗红暗红的。

像在火堆里烧红的石头一样。

她那起水疱的左前臂也是通红通红的。

小洁双眼没有一点神气。

怎么了?

一摸小洁额头,惨,又发烧了。

我们让小洁吃了从医院带回来的药。

小洁吃了药后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

我同老二走到客厅里。

这样可不行。

感觉出小洁这样烧得不清。

得想个办法。

为什么不用殒石?

其实我们已经试过了。

我们把殒石放到小洁身上,

把玉锣带在小洁手上,

也没见起效。

因为我们根本不懂怎么运用殒石。

不如这样吧。

我们先把小洁送到市区医院去看看。

老二马上同意了。

然后我们收拾东西,就准备带小洁到高州市区的大医院。

外面很吵。

怎么回事?

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看到我家楼房前面。

几个村民正从村长说着什么。

他们表情很着急的样子。

发生什么事了?

老二也走到了我旁边。

我们走下楼。

来到村长旁边才知道真出事了。

后山池塘出事了!

原来下午有村民上山。

突然发现后山池塘的水变得浑浊起来,还不停的冒水泡,水位也好像在上升。

后山池塘世代被村民视为禁地的。

现在它突然变得反常,这还得了。

“先去后山池塘看看。”村长吩咐暂不要告诉其他村民,免得引起大家惊慌。

不过向来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

傍晚时分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后山池塘出事了。

会不会要地震了?

因为今天上午村子就突然摇了两下。

村民们心慌慌地都陆续跑到后山池塘观看。

后山池塘就是一个大山湖,

平时湖水碧绿碧绿的,

可是现在湖水变得很浑浊。

很大的水泡不停地向上冒,

很像烧开的锅炉。

还有水位较平时都升高了40多厘米左右。

怎么办?

今晚还游不游火把?

游不游神?

村民们都围着村长,等待村长发话。

村长思考了一会。

决定这样,

游神按历年风俗习惯正常进行,

另同时派几个人轮流看着后山池塘,

一有异样,马上回村通知。

村长做这样的决定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风俗是不可轻易改变的。

何况游神一直是很神圣的事。

因为担心有事情发生,

村民此时更需得到神灵的庇护。

“会不会跟拿了殒石有关?”老二小声问我。

我不知道。

我也很担心。

也很矛盾。

“晚上我也来看着池塘吧!”我对村长说。

村长看着我,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村长吩咐我先回家里吃饭再过来。

我同老二回到家里,刚好是晚上六点半。

“咳,咳”小洁又开始咳嗽了。

小洁又开始脸色,前臂暗红。

一摸额头,又开始发热了。

刚才吃的解热药又没起作用了。

这样如何是好?

我同老二都很着急。

这样吧。

老二先送小洁到市的大医院。

我留在村中观察情况。

“兄弟,万事小心。”老二拍了拍我的肩膀。

老二开动车子前,把他师傅给他的那个神奇盒子给了我。

不过我还是察觉了老二眼神的焦虑。

“如果真的打开了盒子,就按盒子所说做,切记。”老二说完,然后开动了车子。

送走老二后,我匆匆吃了几口饭,中午留下来的饭,

然后将殒石、盒子、还有手电筒,都放到了一个提包里,随身带着,

然后匆匆赶到后山接班。

这时后山池塘就只剩下我同村长,还有一位村中的老者。

这老者是住在村头的。

人人都叫他七叔公。

老人家长的很瘦,没有了头发,但胡子却很长,白色的。

很有智者的风范。

七叔公很会看风水的,

关于这方面附近几条村子很多人都请他帮忙。

水位又上涨了20多厘米。

村长很着急。

七叔公蹲在湖边,出神地看着混浊的水面,一句话也不说。

“莫非传说是真的?”七叔公喃喃地说。

“什么传说?”我看着村长。

村长摇摇头,表示不知道,然后看着七叔公。

“族谱上写的传说。”七叔公说。

“哦!”村长若有所悟一样。

“什么呢?”我没看过族谱,自然不知道他们讲什么。

族谱历来由村中长者保存,由历代村长继续书写,其中书写了什么,只有他们知道。

“你知道邱氏来源吗?”村长问我。

这个我倒查过。

丘、邱,姓同源,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

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

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

史称丘姓正宗。

古时的“丘”与“邱”通用。

满清入关以前,丘氏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

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不错,不错。”七叔公点了点头。

“邱氏家族发源于山东,后有分支向南迁移,经过很多代的迁移,最后又有一分支迁移到这里。”村长接着说。

“这跟池塘有关系吗?”我问。

“族谱上记载迁移到这里跟后山池塘有关。”七叔公。

“你知道老祖们是几时迁到这里的吗?”村长问我。

“不会是天宝年间吧?”我想起了地洞岩里的文字。

“你怎么知道的?”村长很诧异的看着我。

原来真是如此!

祖宗来到这里也跟池塘有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