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轩辕思也很不错呀,能够顾全大局,没有在战场上就一定要把蓝水仙拉回京城,不分散轩辕哲打仗的注意,甚至意志力;明知自己的母妃病重,都不肯舍弃退燕大业。
而且,一回京,轩辕思又去工地查看王地宫的建造情况,既不居功自傲,又十分勤勉,也是再好不过。
轩辕思什么都没有做,只因为跟随轩辕哲一块回的京,便捡到个大便宜。
蓟王哪里知道,轩辕思根本没有能够到前线战场中去,他没问及这类事情,自然也无人向他禀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是自己的美好想象。
当然,没去战场,其实也不是轩辕思的错,都是轩辕哲的人从中作了手脚,怪不得别人。
更令蓟王高兴的是,久病不愈的柳妃听说儿子安然回京,病体很快恢复康健,精神瞿烁,又可以与他成就鱼水之欢。
这真正是,好事不断,喜事连连。
蓟王也不知道,柳妃这病,只是柳妃自己装出来的,自然要好就好,要不好它就不好。
似乎二王子三王子的势头都盖过自己,尽管还有蓟王百般维护,王太子轩辕扬也不得不深感危机重重,他一个文人,武力不行,困境却又是他很难解决得了的。
恐怕也只有委曲求全,小心谨慎,这一条路可以走,轩辕扬但求可以保住王太子的位置,一直坐下去,最终坐上蓟王的宝座。
轩辕哲的功劳还不仅在于此,回京以后不久,在蓝水仙的鼓动下,他很快向蓟王提出,要求扫灭后患无穷,可能给国家与百姓带来灾难的天门江湖势力。
蓟王本来还在犹豫不决,因为没有听到过天门给国家造成什么危害的传言,贸然剿灭的话,唯恐引起江湖人士不服,骚动,以至于暴乱,国家刚刚平定,外患新除,若引起内讧,别再国力不稳。
可是,轩辕哲一再坚持,不肯放弃这个政治策略主张。
并且还有一向不理国事的蓟王弟——成国公轩辕成南,也主动请缨,参与其中,同样咬定天门一定是蓟国的祸害,必须翦灭,不留后患。
这些,当然都是出自于蓝水仙的主意,而且她还要求确定行动之前,最好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她是害怕轩辕思闻听消息,就通知天门使他们有所防范。
还有,此事也得到丞相蓝月明大力支持。
所以,轩辕哲,轩辕成南,与蓝月明并没有在王殿之上,面对众多朝臣提出来,而是在私下里与蓟王请示,商量的。
轩辕思得知消息确实很晚,就到了轩辕哲已然调集人马,带领兵将,包抄、围剿天门的行动,马上开拨的时刻。
派人去给天门送信肯定来不及,可以看得出来,轩辕哲他们人马调动齐整,就要出发,而且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幸好,还有信鸽可以放出去传书。
天门确实提前收到轩辕思的信鸽传来的消息,只可惜现在的天门内部,六神无主。
门主应天的人还在燕国,不曾回来。
应天带走的,都是天门的几个骨干,当家人,和武功最好的。
是战,是降,还是撤退,或者进入地下建筑群暂避一时,留守的大多数人拿不定主意,意见无法统一,人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没有一个大家都赞同的,切实可行的主张。
可是,轩辕哲,轩辕成南带领的蓟国军队,不可能等待天门人商量稳妥,兵将们如潮水般迅速扑向天门在蓟京的总部,把天门总部团团包围,开始猛烈进攻。
天门人只得仓惶应战。
天门虽然是江湖门派,人们武功高强,轩辕哲他们却自有办法,距离稍微远一些便放箭,近了,就派上场去武士,一手拿火把,一手执武器,上下胡乱舞动,杀伐,使得天门人无法靠前。
再说,天门人还孤不敌众,不是大批蓟军的对手。
混战没有进行多久时间,天门人支撑不住,无可奈何,只好退守到地下建筑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