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说我有三个故乡,可能还不止。一般人说自己只有一个故乡,或最多说只有第二故乡。我则不同,说几个也不多。故乡多来同乡多;同乡多来事好办。这倒不是想走后门,是乡情无私帮助的作用。我的祖宗由福建迁到海南白沙门港定居时港还像个港,逐渐建了自己的房子。到我曾祖父时,白沙门港沙泥淤积,几十吨小船已不能进港,修船业衰败,人口外移,本地人越来越稀少。紧靠海边,没有什么田地,大片沙滩,村民多以捕鱼为生。父亲辈,有四兄弟,大伯父住在大伯母家,二、三伯父和父亲三兄弟积资八佰大洋,抗战前在海口市振兴街建了一座四室一厅的平房。二伯父出资四佰大洋分得东边的两间,三伯父和父亲各出资两佰大洋,三伯父分在西边的前房,父亲分在西边的后房(见照片2)。房间都很小,父亲的房子大约13平方米。客厅和屋前的一块平地共用。那时祖父已过世;祖母和二、三伯父母就迁至海口住。我父母亲在云南昆明打工,房间空着,就给祖母等住。抗战期间,村中青壮年外逃,在村中只有年老病残的人,村子很穷。那里有三个村相连,叫上村、中村、下村。上村大一点,下村最小。我家在下村,全村只有30来户人家,其中有几家是住在木排上的,潮来随潮水升高后。潮退,停在沙滩上,我曾祖父的房子,抗战胜利后,我还看见过一次。那时,家中无人,已给人家住了,我没有进屋,从外面看大约是三十多平方米的平房。1948年“九·二七”海口特大台风,海水上涨,将房屋冲毁,淹没。过后只剩下一些基石和梁柱。1949年国民党军队为防解放军登陆解放,将我家的那些基石和梁柱强拿去筑要塞,从此我们家在白沙门就没有房子了。剩下的地皮,被别的村民使用。以后听说一堂兄将它卖了,我的外公家在白沙门中村,所以白沙门是我们故乡。我们在海口,说回故乡,便是回白沙门,几乎每年都回一次看望乡亲父老。这算是我的第一故乡。第二故乡是海口市。我1931年6月18日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1946年回海南就是以海口市为故乡的。现在回海南也就是回海口市。我从1954年来浙江杭州工作,并在此成家,生儿育女,做50余年的杭州人,这当然也算上一个故乡了。而我父亲与法国洋人打工,在昆明二十余年。我出生在昆明,直至15岁才离开,当然也可把昆明算为我故乡。这样说来昆明算第三故乡,杭州算第四个故乡了,我到外地遇到杭州人,他们都把我当作同乡。我的夫人是浙江临海人,我到临海去,人家也把我当“故乡”人看。海南原属广东省,当然又是广东人了。
说到乡亲情谊,我到福建的石狮、晋江和浙江临海等地会得到热情接待和帮助自不待言。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应邀到南京讲学,回程计划先到上海办事,然后在上海买南京到杭州的旅游车票上火车,目的是有座位免劳累。谁知上车对号座位已有人在坐,我们拿票给他们看,他们也拿票给我们看,我俩看来看去,完全一样,不知怎么回事。车已开动,我们只好站着,随后听到隔壁车座有人争吵,也是票相同的问题,隔壁车座从上海上车的那位旅客不服,把乘务员请来断理。乘务员指出两张车票细微的差别,指出先在座位上的乘客票是由南京买的,车到上海之后已失效,占座位的人多势众还不让座,最后把乘警请来解决问题。我们看后知道我们的情况与隔壁相同。而他们年轻有力对峙,我们那时已50多岁,而且我是大搀身体虚。见在座的又是四五个中青年,怕争得座位也不会有好受的。我们就耐着性子站着。不一会,他们泡茶吃东西开口了。我听他们说的是粤语,知道是广州邻近县东莞一带的语言。我就和他们搭腔。我会粤语,又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说的是广州腔。我和另一位老师的装束属于江浙模样,因此他们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说是广东人,曾在中山大学读书等等。他们听后很高兴,说我们是“老乡里”(即“老乡”,粤语。)大家起来让座。我们说“不要紧,站着没问题。”其中年轻的两人站起来,一定让我们坐下。他们自己换着坐,大家都很客气,这便是乡情作用。我与着名教授姜亮夫先生的感情一直很好。除学术上我跟从他学习,是我的老师,关系密切,主要是“同乡”关系。他是云南昭通县人,抗战时期在昆明云南大学当文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当教育厅长;在解放战争中1949年与卢汉一起起义,促云南和平解放。我从小在昆明,一口标准的昆明话,算“小云南人”。我们教学都用普通话,而与他私下就用云南话讲。因此,感情笃厚。我去海南买东西,遇到浙江人,我说明我在杭州工作后,用几句浙江话说一说,价格就便宜得多。我长期研究方言,除说普通话外,能说较地道的海南话、广州话、昆明话。对西南官话,闽南方言、粤语方言都较熟悉。在浙江50多年,了解许多浙江方言的特点,故与人说话搭腔容易,得到照顾也很多。“故乡多,便宜多”,这是经验告诉我的,但别人认真地问我:“你到底有几个故乡?”我好像说清楚了,也好像还没有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