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春风得意的阿Q > 春风得意的阿Q最新目录

第四章 主编文化至上“精英”鸣锣登场(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嗅议室,主编孔乙己正在主持每周一次的编务会。.与会者都是各版面的负责人:编辑部主任,主理社会新闻的蘧公孙、文化娱乐版的鲍廷玺、时尚生活版的魏连亓、负责工商经济的牛浦郎还有副刊的匡超人。为了便于经营与编辑工作的协调,策划部的严大位、广告部的阿Q也列席其间。社长不是每会必到,沈琼枝全权代表。

“老鲍啊,我觉得你的文娱版有失平衡,娱乐的分量过重,文化的内涵不够……”老孔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姿态,表明观点。

“文娱文娱,用文字传递娱乐。文娱是偏正词组,重点在娱乐圈的动态。”鲍亭玺嘻嘻哈哈地打趣言道。

“不然!”主编一本正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文娱应当是动宾词组——用文化引导百姓娱乐。娱乐圈的事只是百姓娱乐的一部分,做媒体不能停留在这些肤浅的东西上迎合媚俗。像‘猜猜看’这样的栏目——弄几张明星童照展示给读者,有奖竞猜。没意义……”

鲍亭玺满不在乎地说:“娱乐,就是让大家一乐,没必要深究意义不意义。这只是一种互动形式,目的是让读者参与到其中。读者对明星有什么问题感兴趣都可以通过本报得到答复,从而提高报纸影响力。真弄些知名作家所谓名篇老百姓还真不买账。”

没容孔主编讲大道理,公孙接过话道:“关键是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这年月读书看报于百姓而言就是一种娱乐形式,还有人把报刊当成生活指南吗!”

鲍亭玺有了兴致:“还得提一提我当初的建议,每期加印一张对开的铜版纸封面。大幅彩色明星靓照,立马提升儒报发行量——有不少人买报纸就为了饱眼福。”

“我就喜欢看”阿Q调侃道“最好打擦边球——裸露的越大胆,报纸影响越大;读者想象的空间越大,报纸发行量也越大。”

“社长也说了,加印铜版纸封面倒也不失一种提高儒报发行量的方法,眼下时机成熟可以放到议程中。.”一直没有言语的沈琼枝代表范进说了话:“不过社长建议经营部门提前介入,积极向商家推介,广告搞定之后,正式运作……。”说话间,沈琼枝用目光示意阿Q、严大位:“增加成本之前一定要有效益的产出……。”

老孔有些郁闷。身为一报的主编,历经沧桑笔耕不辍亦有书出版面世,怎么就抵不上个凭一两首歌走红的明星。自己文章怎么看怎么有深度有文采,却被冷落。明星出书不买文章买纸张,尽是些靓照怎么就轻而易举发行百八十万册。文化与市场似乎不可兼得,熊掌烂掉而鲫鱼活跃。可悲可叹。

感叹罢了,回到不如意的现实。等沈琼枝向两位经营主管交待完工作,孔乙己又把话题转回到娱乐版,对鲍亭玺说:“我的意思并不是不让你去关注影视圈,但要掌握好分寸,不要太过。娱乐是文化的一种衍生物一种表现形式,文章是根儿。找些有影响有争论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文化人搞一下——像眼下红火一时的古道风。”

“我同意主编的建议!——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围绕古道风展开的争论,挺古、倒古各执一词闹得不可开交……。”蘧公孙就事论事站在了孔乙己的一边。“这也算是一个热点,不妨搞个综合报道,全面出击。立马提高报纸知名度。”

“版面不够可以和时尚生活版面合作——古道风的散文主要读者却还是白领阶层和大中专师生……”主编的同书魏连亓也主动迎合。让刚才还低迷的孔乙己一下来了精神。马上便酝酿出一片关于文化于明星的文章雏形------可以写一写。老孔自己给自己打气。道:“我看可以,后来者有后发优势,观点更趋成熟。”老孔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文章净化社会教化人类,从而体现自我价值。古道风出道以来,他就一直在关注。收集了众多评论人士的指摘和冷嘲热讽,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看法。跃跃欲试不吐不快。

古道风的选题基本落停。

“老魏这‘时尚生活’可越来越趋向于明星化——在我们印象里你老魏可是一向以关注底层生活状态而自誉,向来不屑于达官富有阶层。现在一反常态,连篇累牍都是成功人士的品味情趣生活方式……”蘧公孙把话头又转向魏连亓。

“事者势也。大势所趋适应潮流——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是普通读者追求目标和关注的焦点。咱做报纸的不就是追逐焦点,引导消费嘛。”

“你的焦点就是成功人士的吃喝拉撒,个人习惯。” 鲍亭玺不无讥讽地说,视魏连亓就是一条跟在有钱人屁股后面,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相对于你老兄影视明星的个人隐私,多了一点点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涵……”魏连亓为自己栏目的人物感到自豪。

“我看你该支付我版权费了——用明星的写法专注成功人士的情趣爱好。”鲍亭玺笑嘻嘻地说。心里暗骂“他们是你爹吧!”

“要这么说,你还不知道该给谁版权费哪——明星是什么写法,估计你也随波逐流肯定不是始作俑者……”

“二位,二位!”老孔打断俩人的斗嘴,笑眯眯地看着匡超人:“副刊对古道风没什么响应?”

“全力响应!”匡超人底气十足地回答。“说实话,这个古道风我关注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其它媒体还没有吵起之时,我副刊便已摘登了他的文字。对他的新书也做了推介……。”

“全力响应,你也是局限在那几个井底之蛙见识的写家。”公孙半正经半玩笑地说,朝鲍亭玺努努嘴。

匡超人有些不高兴。“哪个媒体的编辑没有自己的圈子,没有自己的固定稿源。”

未及解释,老孔做出了评判:“老匡的副刊的确应该把大门开大一些,面向大众。”说着话,主编信手拈来,把一封读者投稿摆在桌上。“读者写出点东西不易,做编辑的要珍惜他们的劳动。——这有一篇被毙掉的投稿,我看略作修润可以一用吗。”老孔还算给匡超人留了脸面,事实上对读者投稿匡超人一向是通盘拒绝。

老孔手里捏的稿子署名王冕,除去文字稿件外还一小幅水墨丹青——没骨荷花。

“本着答谢读者的支持和对文学青年的鼓励,不妨部分采用——用水墨丹青配上两句诗文做个版面上的装点,既美观又不失文化底蕴。也算是对读者的一种安慰……”老孔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一直觉得,发表作品于读者而言无异于科举时代的中举进士。自己长久活在抑郁不得其志的折磨与挣扎中,对同病相连之同仁自是多一份同情。

匡超人心里郁闷,顺从地点点头接过主编递过来的读者投稿。解释道:“说实话,有几家媒体的副刊能真正地敞开大门面向读者,那样做得话,谁能保证副刊的质量吗!文化欣赏讲究大众化,而做文化无疑要走圈子化小众化之路。”

在座诸位根本没人听匡超人的絮叨,闭目养神。

心血来潮时老孔也一阵一阵地热衷于做做伯乐。即或发现不了千里马将就凑个三五十匹劣马围绕在自己身边引颈高唱赞歌也一定气派非凡,享受一下文化大家众星捧月的气派。在这种心气下,王冕的图文得以登出。随后,老孔还以引路人的姿态于百忙中致信予以鼓励。最后,又以文坛佳话的形式把这一过程文雅化写入儒报“编辑部逸事”栏目中,充分体现一个文化大家的人性情怀。可惜,没有王冕的回应,别说受宠若惊的感谢,连个招呼都没打便不了了之……。

此时后话,在此次交代罢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