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蛙跳行动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说到打鬼子,程志远好像有使不完的劲,这不?火烧竹篱笆行动刚刚结束,他又向陈新征求起下面的目的地。
“下一个目标?放哪里呢?六孔桥,怎么样?”
“好,把它断掉可就断了鬼子的南北交通线了”程志远一拍大腿兴奋地说。
六孔桥位于通扬河上,是连接苏南苏北的枢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尤为显得重要。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对日作战,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海军被赶进深海海底,日本的西太平洋海军实力名存实亡,海上运输线被美国海军切断。此前,日本本土的大量战略物资需要掠夺,中国东北的煤炭和木材,东南亚的橡胶,有色金属和石油,都需要海军才能进入日本本土,现在玩儿完了,美国人的潜艇都到了台湾海峡了,别说军舰了,只要是挂着膏药旗的,一律击沉。
海上运不过来了,又不能不用,毕竟战场上消耗太大,需要补充啊。于是日本人想了个笨法子,在中国东南大陆,打通一条横贯南北的交通线,大批日军南下作战,史称豫湘桂战役,这也就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由来。日军希望把从东南亚掠夺来的物资,在越南装车,然后进入中国,通过铁路进入东北,从东北装船,运回日本。避开上海和青岛等港口,主要考虑到那里到日本的海上运输线过长,容易收到美国海军的打击,所以选择了大连港和朝鲜的釜山港来周转,这样虽然路上运输线长了,但是海上运输线缩短了,终于可以应急了。
而从江南掠夺的物资则通过南通姚港装车发往徐州,从徐州往连云港转运。这样一来,位于通扬河上的六孔桥就成了日军转运物资的重要通道,更显得这一咽喉要道的重要性,为了缓解日军物资运转的压力,日本人从新修复了通州车站,不过通州不再作为中转站,只作为过站的维护站。隆隆的火车,震动了150公里之外的陈新,他也想趁热掺和掺和。想掺和可以,但是想成功掺和就不容易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六孔桥,谁都没去过。说句实话,去趟通州都觉得够远的了,现在突然要跑到更远的地方,玩大的,你有那本事吗?鬼子肯定不会欢迎陈新再次送礼来的!
制定方案前,陈新决定去看看,可日本人可不喜欢他们的地盘随便参观,想去没那么容易。亮子建议陈新,到时候可以让季老板帮着办几个良民证,他们借口去南通采购杂货,从平潮上车,这样就能全貌考察沿线的情况。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节省时间不说,还省鞋,毕竟从雉水到六孔桥,最近也需要步行150公里,得走多久了。陈新马上让亮子去办,现在季老板办个假证,就跟玩似的,雉水简直就是他自己的了,小野每日借酒浇愁,井上也懒得多事,整个雉水,就季老板一个人干事,而且净干些损公肥私、造假盈利的事,搞得日本人也没脾气。
很快就搞定了3个证,其实搞定几十个都行,这就是实力。陈新跟程志远商量,这次他要亲自去,带上张排长和二黑,大家见过世面多些,容易应付突发事件。程志远还是有些舍不得,毕竟是冒险,他现在离不开陈新,想自己去,但又觉得陈新的话在理,自己确实没见过多大世面,只好同意,临行前叮嘱二黑,陈新就交给他了,如论如何不能出意外。他们准备了些钱,当然都是季老板贪污受贿来的,搞了些像样的行头,出发。
没到通州,陈新一直怀疑亮子的话,到了一看,才傻眼了,都过去这么久了,这里还是一片废墟,好像地震了一样。即使知道是自己干的,陈新也被深深震撼,这再次坚定了他要袭击六孔桥的决心。虽然车站一片荒凉,但是并没有影响运输线的繁荣,来往的车辆很多,仿佛比过去还要多些,这让陈新非常意外,其实他不知道,这条运输线正承担江南物资内运的重任。而他盯上的六孔桥,现在已经成为日军在华战略中的咽喉。在随后的考察中,陈新更加认识到这一点。
经过严格的盘查,他们才在平潮上车,目的地是姚港,为了保证能在白天观察整个运输线的运输情况,他们赶得是半夜的车,等到列车到达南通的时候,正好是黎明。南通比通州忙碌多了,盘查的也更加严格,陈新亲眼见到,几个证件不全的人被宪兵当场处决,真是触目惊心,可见日军的谨慎程度。陈新没有被过多刁难,源于他们的良民证,季老板给他们办的是特级良民证,普通的证件估计是过不了关的。
为了便于观察,他们选择了二等车厢,据说三等车厢没有窗户,估计车票就白费了,二等车厢管理不是很严格,但一旦经过紧要地点,都会有乘务人员来提醒大家,把窗户的帘子拉上,一旦被外面警戒的卫兵发现有人通过列车车窗偷窥,可不是闹着玩的。陈新估计坐在窗口,把帘子留下一个缝隙,通过缝隙向外观察,他觉得很不方便,但即使是这样,看到的场景也让他感到紧张。整条铁路线都被警戒了,一旦经过桥梁和涵洞,还有卫兵在两侧驻守,铁路线上,不时有巡逻队经过,在视野范围内,几乎没有盲点,无从查收。列车行驶了一个上午,晌午的时候到达姚港郊外,那里就是六孔桥,说是6孔桥,其实桥很长,看不到下面有多少桥墩,但是可以清楚的看到,这里是日军防范的重点。桥头有桥头堡,甚至架设了高射机枪阵地,重机枪更是很多,即使白天,桥上也有巡逻队在活动。陈新通过缝隙向河边望去,河的上下游都有鬼子的堡垒和警戒点,显然是防止别人通过河道进入桥下搞破坏的。这里河面很宽,是很好的爆破点,显然日军也不白痴,防守的滴水不漏,估计连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没有。
陈新很是迷茫,不经意地向远处望去,不远处的军山上,他看到了日军的碉堡,这让他大吃一惊,看来徒步涉山来考察是非常危险的,其实赵参谋不知道,明堡只是摆设,在明堡的下面,是日军的驻垒,里面除了有机枪,还有射程足以威胁整个桥面的大炮,日军把6孔桥不仅仅作为防卫的重点,也成为封锁新四军进入苏南的咽喉,一旦战局逆转,他们就可以凭借驻垒,封锁六孔桥,组织其它部队通过姚港进入海上。这些陈新看不到,只有日本人自己明白,庞大的驻垒绵延数公里,且有好几公里的战略纵深,想利用六孔桥,就必须破坏驻垒,想破坏驻垒,没那么容易。
为了保证驻垒的万无一失,华中派遣军特意从关东军调来了黑龙江虎头要塞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和施工,难度虽然很大,但是错综复杂的地下交通网络,明堡暗堡相结合的火力配系,这些都是辅助性的,最核心的是隐藏在底下的炮兵阵地,大炮只露出炮口,而且被山上的树木掩盖,根本观测不到,几个炮兵阵地形成第次火力打击,可以迅速炸平六孔桥,并且封锁河面,想搭浮桥过河,休想,除非拿下山上的驻垒,可惜拿不下来。这是日军攻守兼备的如意算盘,也充分体现了日军最高层对战局的担心。
陈新不知道这些,他只能接着找,但火车一直到姚港,已经下午了,再没有发现更合适的地点,他知道,那些小的桥梁和涵洞,虽然容易破坏,但也很容易修复,估计不会给整条补给线带来多大的影响,反倒会打草惊蛇,得不偿失,现在看来,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六孔桥,怎么能在没缝的地方插进针去呢?
在南通呆了几天,象征性地采购了些货品,陈新决定赶紧回去,他还是想看看六孔桥,两只眼睛不够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张排长和二黑,让他们也仔细观察,六孔桥的防务有没有漏洞,或者有没有他没有发现的日军机关。陈新断定,六孔桥是日军在苏南苏北战略的咽喉。为了有机会更清晰地观察,回去的时候他们买了头等车厢,只有日本人和伪军的高层,才有资格坐这个车厢,其实陈新的良民证是有这个资格的,但是也很冒险,毕竟要坐在鬼子堆里。但是要想查个究竟,这确实是个机会,估计头等车厢是不用拉帘子的,陈新决定冒这个险。
车厢里几乎都是日本人,也有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大多是翻译,陈新他们三个坐在这里,很是扎眼,几个日本人还过来和他们聊天,试图盘问些什么。陈新只能说他们是驻雉水的日军协防部队,出来是办私事。很多人连雉水在哪里都不知道,也就没了兴趣,自便走开,这让陈新稍微放下点心。时间过的很慢,终于再次到达六孔桥,这次他们有机会亲密接触,因为真的没人来拉帘子。
这次他们看到的细节比陈新第一次看到的还多,河面上有船,岸边是机枪阵地,延伸很远,桥上,河边,铁路边,到处都是巡逻队,桥头两侧至少各驻防了1个加强的大队,各种重武器齐全。在远处的树丛中,还隐蔽着几个高射机枪阵地,很是突兀。陈新没有注意到远处军山上的情况,张排长看到了,他看见有人在向山上背炮弹,远远的看不真切,但凭知觉,那就是炮弹,从背负者的姿势看,炮弹很重,说明山上有重炮阵地,他们为什么要在山顶设炮兵呢?张排长很是不解,他更加仔细的观察,发现背炮弹的不是民夫,全是日本兵,这说明,那里肯定有一处机密级别很高的防御体系,那里能防御谁呢?他不解,但是这却是打开这个神秘大门的唯一一把钥匙。张排长很幸运,他看到了,虽然他还没意识到。
在鬼子堆里熏了一天,终于熬到了通州,陈新赶紧下车,他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不是为了呕吐,而是赶紧把他看到的东西画下来,多耽误一刻钟,就会有细节被忽略,任何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都有可能成为行动的致命障碍。赵参谋要求张排长和二黑把他们看到的也详细的讲给他听,然后他做记录。在回家的路上,他们什么也没干,就是回忆,回忆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张排长犹豫了很久,才说到了大炮,他知道,如果说错了,很可能会给未来的行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何况离得那么远,不可能看真切,更多的还是凭借经验的猜测。陈新大吃一惊,这是他最担心的,如果那里有大炮,就肯定有炮兵阵地,周围就一定有鬼子的辅助阵地,很可能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大片,如果是那样,路上切入的可能就被彻底封死了。他不停的追问张排长,是否能确定,那日本兵抬着的就是大炮的炮弹。这问得张排长很是紧张,他真的不敢确认。
一边的二黑听的很是古怪,不过这到让他回忆起了一个细节,在经过姚港车站的时候,车站旁边的仓库大门突然开了一下,他看见了里面的大炮弹。以前二黑只见过迫击炮的炮弹,也就是手掌那么大,可那巨大的炮弹至少有半人高,他当时还在想,得多大的炮筒子啊?不过车站上的物资太多了,所以他也就没在意这个细节。张排长一说,赵参谋一紧张,这到让他突然意识到,那里确实有巨大个的炮弹。
张排长让二黑仔细描述那大家伙的样子,二黑也记不太清了,只能简单的描述,不过这些足够了,张排长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是一种新型大炮的炮弹,是榴弹炮,不少于180口径,跟此前日军装备的山炮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普通的山炮,炮弹落地只是一个小坑,而这种巨炮,炮弹爆炸的冲击力可以达到三五十米远,爆点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此前他曾在教科书上见过,美国人正在改良这种巨炮。其实在欧洲战场,盟军开始装备这种新型大炮,但是在中国战区,还很少见。没想到这么快,日本人也有了,这可不是个好消息。二黑质疑说,有这么厉害吗?比迫击炮如何?他们还是见识过迫击炮的。张排长说,一发炮弹能炸平半个村子,你说呢。二黑伸了伸舌头,不说话了。张排长说,他也不确认,他们为什么要在山顶上设炮兵阵地,难道要自己把大桥给炸毁了不成!陈新在沉思,他觉得这些跟他没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大炮的配属编制肯定是很高级别的,那就是说,山上驻扎的应该不是小股部队,很可能是一个联队级别的,如果从山里接近大桥,几乎就没有可能了,估计满山遍野都是鬼子的明堡暗碉。
等赵参谋一行返回的时候,已经是初秋了,熟透的青纱帐掩护他们,何况路又那么熟,很快就回到了陈桥,此时的程志远,正忙得不亦乐乎,因为马上就要秋收了,今年是个丰收年,春天种的种子,几乎没收到鬼子的干扰,可以放心大胆的收割了,再不用担心冬天的粮食了。
对于陈新得来的结果,程志远不是很热心,毕竟他有粮食了,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啊。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吗!不过鬼子不来骚扰也是有原因的,前线吃紧,连小野都被调走了,现在的雉水镇,剩下的日本人不到1个小队,也就50来人,而且都是没长毛的生瓜蛋子,全雉水,都是季老板的天下。
也难怪,有日子没闹游击队了,在季老板的治下,雉水早就成了治安区了,没必要再留守作战部队的,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终于消停了,日本人这么想,程志远更希望这样,这下他可是如鱼得水了。在没有人三天两头的来扫荡,甚至一两个月也不会来一个外人,除了他自己的部下,陈桥真成了无人区了。现在季老板是日本人的红人,说一不二,他要保护程志远,谁敢说不呢!
程志远不着急,等庄稼都熟透了,再慢慢地收割,反正有的是时间。慢慢地,被转移的乡亲也都回来了,围绕着陈桥建立了数十个村子,村民被分成若干小组,除了帮着收割庄稼,剩下的时间就是采集野果子,准备过冬。程志远的队伍也慢慢地回复了元气,又慢慢地发展到一个独立营的规模,差不多一千来号人,不过显然,素质可没原来队伍的高了,程志远心里明白,这些人没实力打大仗的,好在现在也没仗打,慢慢练吧。
把庄稼都收割完了,闲下来了,程志远突然想到了那座桥,和已经被冷落了2个多月的陈新,真是有点对不住,实在是饿怕了,这个时候不忙,等大雪封路,就晚了。等把地里的吃的都收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程志远才有心思听陈新的汇报。这次听的很认真,不过确实是没啥反映。照陈新的介绍,凭他这点人,想在那座桥上打主意,还是打住吧!程志远这么想,但没这么说,他不能挫伤陈新的积极性,毕竟这是个大事。程志远的反应是,冬天到了,反正也没事干,不如我们多去几次,从远处好好观察下,看鬼子有没有漏洞,不能凭一次侦查就做计划,这样太草率了不是!陈新觉得程志远的想法非常现实,确实应该更周密些,不过也没别的办法,凭现在的情报资料,根本没有作出方案的可能性。程志远没给直接否了,就已经很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