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满清不是战场初哥菜鸟,这样布置实际上并没有不妥。那知从军事上看没什么毛病的布置却发生了军事以外的风云变幻,造成云南清军一下溃败,战局靡烂。
意外的风云变幻是在云南清驻军中最大的金声桓、李成栋两部人马叛变了。二人之所以会在这时候如历史上一样反叛乃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所以其它因素的改变不会改变二人的反叛之心,反而因历史改变使两人反叛时间提前了一些。
说到历史上两人及其他一些人会投降、会此时反判,主要是当时满清与吴三桂合作干脆利落打败了李自成,而李自成当时已经成势,官军已经无力阻挡了。
就是这样一支强军被满清打败后被千里追杀,况清军与明军在辽东打了十几年有挫胜仗多,唯能抗敌唯有辽东铁骑,等辽东铁骑与清军合为一伙,剩下的明军一是恐惧,二是知道其他将领靠不住,于是金声桓随左良玉、李成栋高杰被暗杀后都投降了满清。
在这时失败主义占据绝大多数将领的思想,所以左良玉、刘泽清等人干脆投降,不愿投降的高杰、黄得功、白旺等人都被暗杀了。
在恐惧与如大山倾倒之势压力下明军、义军直接投降的成风,但历史上清军下江南后也是锐气大减,实际上与李自成进京城后表现差不多,区别只是李自成碰上吴三桂勾结满清,仓促作战刚塑造的不败金身被这两家联手打破了,清军十几年塑起的不败金身却没有其他力量打破。
可清军的不败神话在江南渐渐褪色,反而在江南对付南明军队、李自成残余部队、大西军残部上立下大功的金声桓、李成栋觉得没有受到相应的嘉奖与待遇,反而受到满人、文官的欺侮。
在这样的情形下历史上这些人忍无可忍中反叛了满清,这些人历史上如此情形下愤然反清的。这些情形在此时也一样存在,如清军比历史上更加脆弱,在讨好汉人上比历史上虽然步子与力度更大一点,但享受这些好处的主要是文臣。
武将方面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虽被封了王,但直接兵权却是被架空。如左良玉手下金声桓等都独掌一军。而金声桓、李成栋等虽封了伯侯,职为提督,后勤仍旧如大明一样却受低级文官制压,另外还有满人高官指挥,所以名为高官也不自由。
满清落毛凤凰不如鸡,却不能完全放下架子仍然搞满人为尊,另外大明的好东西不学将以文制武学会了,如此行为让那些武将怎么甘心情愿。
以往满八旗威势尚在还好,看到护卫队已经完全占领了长江以北及四川,满清为防备护卫队在军事上捉襟见肘颓势己显,金声桓、李成栋他们提前发难可以理解。
加上清军为与护卫队决战,在兵力上比历史同期更庞大,地盘却是更,致使发生与明军同样的军饷克扣、拖延,造成士气不振。
由于清军状况不及历史,金声桓、李成栋两人反叛带动了其他人的反正。这一来清军留在云南二十万多军队略多于联军,一下叛变了十万多,造成多个城市变色兵力上大窟窿外,还造成了清军内部互相猜忌,及严重的失去坚守的勇气。
正是如此在云南的剩余清军不敢坚守,纷纷逃离原来守卫的城市向后退却。这样做很好理解,因为兵力优势失去被包围了就是断绝外援迟早失败的下场了。
另外由于矛盾积累已深,属于突然喷发,还因形势与历史上有较大的改变这场大叛变第一是杀性重,如历史上李成栋没有杀总督佟养甲,这时将满人高官全杀了。
除果断杀人外这次反叛还行动迅速,并与联军有些配合,一发动才三五日清军的布置已经成为一盘散沙,不跟着反叛的也先逃为妙,逃慢一点不是也跟随反叛就是被消灭了。
只因形势发展极快致使阿济格收到的告急文书一日数变,才几天云南全境完全失去。他别说无法从长江调军队过去稳定形势,能调兵也根本来不及。
云南如此剧变可长江对岸护卫队却迟迟没有动静让满清高层讨论来讨论去,却是谁也拿不出能兼顾两处的计划来。
没有人敢打包票护卫队会在半年内不过江,况且有半年不解决问题,二三十万大军赶到云南再回来也差不多半年了,这还怎么打仗将联军赶回去,清军再建立防线。
还有军费本来紧张,明确知道护卫队半年内不可能打过来,调大军去云南军事作用多大不说,那钱财却是真拿不出来。
此时满清兵力虽多却是两面受敌,江南虽富裕为抵挡护卫队不仅维持了近百万大军,还造枪铸炮钱财进少出多,又因向士绅要钱狠了点造成反抗的人与地方星布。
说实话这满清被护卫队逼迫不仅无法全力对付联军,还军政两方面危机重重、内外交困。这样的局势原寄托于稳住云南,争取在长江打退护卫队进攻再谋后着。云南一败整个设想落空,众人讨论后认为长江这里军队无法动弹,唯有从后方调集一些军队去云南外围挡一挡再说。
总而言之他们觉得不挡驻卫队是彻底完蛋,云南那边三方联军加金声桓、李成栋等人分成数个势力,要整合起来不容易,不大可能马上发动大反攻,反攻也力度不大,因此还可以拖延一下。
满清对云南的局势估计还是准确的,金声桓、李成栋反叛打了清军冷不防,加上两人反叛自己的军队加影响到跟随起义的军队近十万,占云南清军三分之一以上,使得清军在云南的布置成为一盘散沙。
更加上清军内部互相猜忌,不可能再有配合,一下子逃的逃、灭的灭,整个云南清军没几天如台风刮过地面的沙尘,除了角落旮旯干干净净再无剩余。
但云南清军溃不成军,逃至邻省不足十万了,可联军除了李定国、白旺分别率部分部队追出省外,整个联军大部队却是只在云南各自抢占地盘。
如此局面也是可以预料的,根本原因乃是残明、白旺、李定国三方在李定国到达云南后串联团结起来抱团取暖,共抗清军的。
组织联军有白旺、李定国两方面有团结在大明旗帜下共同抗清的愿望,三方虽有不免怀权宜之计的人,但从现实与大部分义军将领看还是真心者多。
如历史上李定国、李过李赤心、郝摇旗郝永忠等大西军、大顺军将领都是死在大明旗帜下抗清过程中病故或战死,倒是南明文臣中对义军将领歧视、提防、排挤、限制、利用、分化、控制者多。
历史上如此这时的残明势力也差不多,首先弘光此时虽未死却与永历一样躲进异邦,区别是永历躲进缅甸,弘光躲在越北山区。
在云南的残明势力有即位过隆武的朱聿键;江西抗清的揭重熙、傅鼎铨等人的残余;两广、两湖抗清的堵胤锡、何腾蛟等人的残军。
残明军中有王爷、有各省督抚,这样的构成造成弘光担心大位不保的内耗;各种并级高官太多,没有一个权力中心等弊病。
残明政治中心游离于残明军事力量之外,对三方联军联合抗清的纯军事行动影响不大,可金声桓、李成栋的反正并将满清军队的围困彻底打破,让联军有战略防御转战略进攻机会却是一时间无法协调运作起来。
首先联军三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是三方中白旺最强,残明军次之。因金声桓、李成栋原为明军,反正后仍然算是残明直系,另二支部队虽也抓俘虏扩充了一部分人马,但总的方面论兵力残明直系占了首席了,白旺与李定国虽归入残明的旗帜下,兵力比重下降许多。
更麻烦主要是一些残明文臣因残明直系力量大增,原来潜伏的对义军不信任、不友好、有忌惮的心理开始冒出来,在行为上有一些限制利用的手法自觉不自觉地出现。。
而且就算是残明直系内部也是不大好办,原因是这些人级别职务差不多平行,但兵力上相差太多。因此造成该怎样协调下一步行动的机制一时间也没有,还是在忙着抢占云南地盘完成后才开了一个联席大会,讨论各部队下一步行动计划与如何配合等事情。
这时候清军早已在新的地方完成了收拢残兵、布置城防、屯集粮草等工作,联军本来可以乘势打乱清军二三省军事布置,至少可以在同时间再夺一省半省的好机会就因为联军内部根本没有一个指挥中心,及各方仍然有的独立倾向,特别是残明方面缺少包容精神而白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