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袁绍见众人纷纷表态支持自己登基,忙抬手制止大家道:“我袁家世代汉臣,深沐皇恩。袁绍不才,自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以来,一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今日岂可为一己之私违反初衷?此事断不可行。”
众人见袁绍一味的推脱,只是七嘴八舌的劝解,各自陈述登基的必要性、可行性,那袁绍却坚辞不就。
审配见状,早已明白袁绍的心意,向逢纪等人使了个眼色,然后分开众人,走到台阶前双膝跪下,一起高呼道:“汉室不可兴,望我主早登大宝,拯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于倒悬。”
郭图这才如梦初醒,好端端的一场大功劳被审配分走了一半,忙率领众谋士走上前去,山呼万岁。
袁绍这才缓和了口气,说道:“各位请起吧,且容我仔细考虑一下。”
这回郭图反应过来了,抢先答道:“主公若不答应,微臣皆长跪于此。”
袁绍微笑着点头:“都起来吧,我们从长计议。”
大家见袁绍如此神态,知道他已答允,这才兴高采烈的站起身来,等待着共同的荣华富贵。那逢纪抢先一步道:“君上,微臣有本要奏。”
袁绍迟疑了一会,开言道:“爱卿,有话直说。”这算是真正的默认了君臣之礼。
“田丰听的我军即将开战以及众臣拥戴主公登基,却口出咒言,说什么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这是赤裸裸的慢我军心,诅咒新朝。君上若一味的袒护田丰,恐怕对以后君臣之道有害,望君上严加惩处。”
郭图、审配等人见状,不等袁绍表态,一起跪倒齐声说道:“请君上严加惩处。”
袁绍脸一沉,喝道:“好个田丰,屡屡视我将令如废纸,若不惩戒,孤也无法对众爱卿交代。来人,将田丰押入大狱,待我军得胜回来再行问罪。”
曹操的濮阳大营同样也在召开军事会议。
他们讨论的不是和袁绍开不开战的问题,而是怎么打的问题。
军方的将领、毛玠、陈宫都主张以延津、白马为要塞,依据黄河,阻挡袁绍的进攻。陈宫还引经据典的说:“孙子兵法第九篇行军中说,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看看周围的武将似懂非懂,又解释道:“意思是说,敌军渡河时,不要在水中迎击它,而是让他一半人在水里,另一半人已经靠岸时攻击他,如此,对守方比较有利。”
毛玠、于禁比较注重将士的涉水训练,经常把兵士们拉到黄河中搞个武装泅渡什么的,两人提议道:“待袁绍前锋来攻,我方可与黄河上游乘木筏,顺流而下,和岸上的守军来个合击,敌人两面受敌,定然可以取得较大的战果。”
夏侯淳、乐进等人都属于刚烈的性格,更是口口声声要把延津、白马两个渡口变成袁绍三十万人的坟场。
曹操一直很专注的在听取个人的发言,大脑却在高速运转,权衡着利弊。这是他的老习惯了,作为一军的统帅,不到最后做出决定的时候,他从不轻易表明态度。这样做,是防止有些真知灼见迫于他个人的威势无法表达出来。这么多年,手下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只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作为统帅的曹操是否采纳那就管不了了。曹操一直在内部鼓励大家竞相发言的风气,特别是对武将的发言一直采用鼓励的态度。他从不批评那些说错话的人,反而对那些仅仅带着耳朵来的将领、谋士时不时的调侃几句。
这方面,于禁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曹操一直很喜欢于禁,并不仅仅是因为于禁善于练兵善于统兵,他更喜欢他善于用脑子,每次出征,于禁总是喜欢研究地图,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再与别人交流,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战术特点。
众人议论了半天,却没听到郭嘉的声音。曹操抬眼看去,那郭嘉一手执酒壶,一手拿折扇和荀彧在沙盘上指指点点。这沙盘来自于徐州军校所传授,许多年轻的将领从徐州培训回来,都比较注重自己部队中行军司马的作用,而绘图、堆沙盘、收集情报这都成了行军司马的专职工作。但是,夏侯淳、夏侯渊、曹仁、曹洪这些元老们对这新生的事物还是不习惯,他们每次打仗还是亲自到预设战场看地形。
曹操见众人都发过言,直接点将到:“奉孝、文若,你们俩别在那里嘀嘀咕咕了,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听听。”
郭嘉走过来,竖起酒壶,往嘴里倒了一大口酒,满意的点点头,像是在赞赏酒的美味。众人皆愤愤不平的看着他,都知道,这郭嘉会抓住一切机会来挑衅大家,纵使是很严肃的军事会议上,他也是如此。
郭嘉在任何时候可以喝酒,这是曹操给他的特权,独一无二的特权。这特权连曹操本人也不享受。军律上明明确确的写着,任何人在执行军务时禁止饮酒。后面用蝇头小楷还有个注明,军师祭酒郭嘉除外。
曾经有人对这条法外开恩的军律提出异议,曹操解释道:“奉孝没酒的时候,连话都不愿多说一句,他这是种病,酒对他就是药。你忍心禁止一个病人吃药吗?”
对待武将的质疑,曹操的回答就更简洁:“你如果长了他那个脑袋,你也可以喝酒。”
偏偏这郭嘉到处惹事生非,他的字典上从来就没有低调这两个字。越是人多的诚他越是高调的大口喝酒,把一干爱酒的同僚总是气的七窍生烟。于是,大家总想出各种法子来整治他,可大都时候都被他算计了。
郭嘉满足了自己的表演欲,这才收起酒壶,拱手向曹操行礼道:“丞相,刚刚和文若合计了半天,取得了一致意见。我们以为,此次战斗是具有决战性质的,任何一方一旦失败便万劫不复。所以,不得不慎之又慎。我们先来看冀州的人口,它是我们兖州豫州两州的人口之和,又新得公孙瓒的几十万降兵。从人口对比上说,这一仗我们首先得定下基调,决不能打消耗战。”
郭嘉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让大家体会这话的分量。
“这仗该如何打,我归纳为八个字,诱敌深入,分割瓦解。具体的步骤是,放弃白马、延津这些黄河渡口,将我们有限的兵力撤至官渡一带,死死扼守住官渡这个咽喉处,利用地形的优势在这里拖死袁绍三十万大军。”
说到这里,郭嘉摇手制止了陈宫、夏侯淳的发言,继续说道:“这样做的理由有二。黄河在我们领地有几百里长,随处可渡,我们如果仅仅守住这两个渡口是挡不住袁绍渡河的,反而,在这两个渡口容易为他们所围困,成为孤城。其二,官渡此点则是袁绍进攻濮阳,进而进攻许昌的必经之路。只要我们能守住官渡,那濮阳、许昌皆平安无事。当然,官渡边上也有几条小道可以通往许昌,但只能是轻骑通过,辎重车辆是无法行走的。每条小道只需分兵数千人当道扎营,即可堵住袁绍的偷袭之路。”
郭嘉虽然在大家眼里是个贪酒且有无正型的人物,但大家都知道,他一旦认真严肃的说话,谁也不敢插科打诨的,因为他这么多年,几乎言出必中,这点正是曹操看重他的原因。见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自己分析,郭嘉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接着说:
“所谓诱敌深入,乃是陈宫、夏侯将军开始说的,在官渡、延津摆出一副要与袁绍决战的架势,依托黄河对袁绍进行强有力的阻击,要打出阻击战的烈度来,让对手知道,我们是下了决心要距敌于黄河岸边。当然在此之前,要将这一带的百姓全部迁移,实行坚壁清野,让袁绍部队得不到任何补充,逼迫他们增加供给。增加他们供给的难度,这是我们前期作战的主要目的。”
郭嘉虽说是放荡不羁的人物,但他也深谙大家的心理,总是在自己的计谋中尽可能的将别人的观点融合进去,让别人产生一种我也有份的感觉。陈宫、夏侯淳听到郭嘉如此说,面色已经柔和多了。
“第二阶段,在依托黄河给袁绍军队大量杀伤之后,全军有条不紊的撤出延津、白马一线。这时候,要让袁绍产生我们是迫不得已撤退的错觉。待对手追击的时候,我们在黄河岸边和官渡之间的地带,要沿路伏兵,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等大将轮番而出,让袁绍感觉中了我们十面埋伏之计,但不可恋战,只要稍稍延缓敌人进军的步伐即可,以此争取时间来保证官渡的阻击阵地的完备。袁绍经过河边的阻击战、沿途的埋伏计,至此一定会相信我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我们也就达到了骄兵之计的目的。”
郭嘉长篇大论说到这里,整个计略的思路、轮廓都清晰起来,连从不事先表态的曹操也不自觉的点了点头,一干将领更是议论纷纷,都赞同郭嘉的想法。唯有于禁忍不住,追问了一声:“军师,你准备让我负责在官渡构建工事阻敌啊?”
“不,不。这个活有更适合的人,李典心思慎密,犹擅土工作业,这个任务非他莫属。你与毛玠依旧到上游,大张旗鼓的造船,多立营垒,多置旌旗,以为疑兵。待袁绍从官渡败退之际,就是你部大举进攻之时。”
曹操情不自禁的一拍案几,朗声说道:“就以军师之言,此番战役我方就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之计。各将官听令,夏侯淳,你部以陈宫为行军司马,进驻延津。在延津阻敌后退至官渡休整;东郡太守刘延,你部进驻白马阻敌,时刻与夏侯淳部保持联络,到约定时间一起退驻官渡;刘馥、梁习,你二人前往延津、白马,负责组织百姓迁移,勿使一人一物资敌;荀彧,你留守许昌,负责整个战役的后勤保障,特别是粮草、青壮的募集,并做好濮阳、许昌的城防加固,以防不测;李典,你负责官渡之地的营垒、工事构建;于禁、毛玠,在黄河上游为疑兵,等待战机;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各领兵一万,各距三十里,依次埋伏在白马、延津至官渡的沿途,轮番出击,实施诱敌之计。许褚、典韦、曹昂,你等随我驻守中军,在官渡迎敌。此番战役至胜的另一关键在于徐州集团的配合,我军在官渡实施反击之时,需要徐州从乐安、以及官渡战场的右翼实施佯动和包抄,我们需要一个人充当和徐州之间的联络官,派谁去为好呢?”
荀彧上前奏道:“丞相,此人非郭奉孝不可。他与孟良等人相熟,且能言善道,孟良对他更是青眼有加。只有他去才能彻底完全的贯彻我军的作战意图。”
曹操沉吟道:“我知道他是最合适的人选,问题是,官渡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郭嘉得在孤的身边出谋划策,孤须臾不可离开他啊。”
郭嘉、荀彧几乎是异口同声说道:“臣举荐一人,可为丞相谋主。”两人说完,不禁莞尔。郭嘉叫道:“文若,如此我们俩都先不说名字,写在手上,然后看看我们说的可是一人。”
荀彧点头。当下取来毛笔,二人就在手里写了出来,然后同时伸开手掌。只见荀彧的手里写的是两个字:荀攸;而郭嘉的手掌心里却是三个字:荀公达。看罢,众人皆哈哈大笑。这二人举荐的是一个人,荀彧之侄,现任尚书令的荀攸荀公达。
郭嘉抚掌大笑:“文若内举不避亲,郭嘉佩服佩服。荀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谋略与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谨慎一节更是臣所有学习的。用其人正当其时也。”
荀彧倒是比较客观,说道:“荀攸其人,长于战术,如今有奉孝制定了整个战役路线图,他是个合适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