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最后一种逻辑 > 最后一种逻辑最新目录

第六十八章 子在川上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资料不是八卦,有时候还不如八卦来的准确呢?没准这个尹*有个私生子也说不定?!”章小岭还是没按耐住自己的表演欲,一句话就将穆姐之前严谨推理所营造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

待众人收敛了笑声,李伯驹才开口继续问到:“薛晴,先别记录了。说说看,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遗漏?”

薛晴合上手里的笔记本,梳拢了一下鬓间的秀发。抬起头望向罗醒了的方向,“我想问一下,若是这个尹*和之前的孙泽兴一样,是这个Q先生系列杀人案的起始点。现在又加上了一个刘美琴,那么你判断这个Q先生在1984年的时候是个什么年纪?又是如何会与这许多在当时已是颇有身份的人物发生交集呢?”

这个问题很尖锐!不只是估算嫌疑人Q的年龄,还暗含着对Q先生的身份界定问题。并且不是单指具体的年龄身份,而是辐涉到所处的成长环境所造就的特殊的“性格身份”。同时,这种特殊的“性格身份”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人将来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甚至可以以此对一个人将来所选择的职业类别和方向,做出比较准确的预判。

罗醒了有些迟疑,不由得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邹洋邹门神。这是一个需要纠结的选择题吗?不是!这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计算题吗?也不是!可这是一道条件不明的多元选择题啊!?猜?不严谨!直觉?不科学!归纳法?没条件!排除法?再排就只能在风中颤栗了!这个简单的问题令罗醒了陷入了纠结,不只是纠结问题本身,还纠结于问问题的人。薛姐这是要给我难堪吗?

关于嫌疑人Q的年龄问题,在之前就有过讨论。薛晴几人的推断和师傅、师兄的论点出入较大,中间几乎相差十岁。而这个初始年龄的判定又很关键,一个是未定型的少年,一个是渐趋沉稳的青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成熟阶段,对预估将来影响嫌疑人发展的变数,根本就是天差地别的两个基数。在这一点上罗醒了没有模棱两可的选择,他完全认同师傅的论点———少年,未定型的少年。可这些如何佐证?凭师爷当年留下的一个没写完全的“少”字?

这些快速回闪的纠结只是一瞬,罗醒了将目光重新聚焦到薛晴的双眸。薛姐眼中的那片清澈,令他将诸般的杂念挥散,“我认为嫌疑人Q在1984年的年龄,应该是在十四至十六岁之间,而且应该是部队大院子弟。我自己也是大院子弟,大院子弟有几个特点是普通家庭子弟所不具备的。

第一,流动性大。我知道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之后的几年,我师傅始终都没有放弃对符合年龄阶段的人进行排查。可却一直没有进展,我分析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我说的流动性大,不单指随父母调动工作后迁徙的,还有各大院子弟相互之间交好串联的。

人以群分,据我所知各大院子弟之间不仅存在相互攀比较劲,更多地还是因彼此兴趣爱好相似、成长环境相近而相互串院的频繁却短暂的流动性。而这点因素不但容易被忽略,而且调查起来更加繁琐无序。再者,若是二者还发生过重叠的结合,既父母调动和串院的情况都有发生,那么现在即使进行有较为明确指向范围的回溯,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满意的结果。

第二,大院子弟的身体素质和阅历见识都要远超同龄人。这是客观存在的特殊性,我也没有吹嘘或夸大的意思。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交流平台和通讯手段日益发达,这种相互间的差距也在随之缩小。但如果是放在二十多年前的1984年,甚至是更早一些的年代,这种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单说身体素质方面,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就很大。大院子弟普遍发育较早,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这种差距尤其明显。

另外在课堂之外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不是普通家庭的子弟所能比拟的。只说一些普通的公共信息获取,就要宽泛和提前很多。比如很早就在大院内普及的闭路电视,我小时候曾听院里比我大一些孩子对院外的孩子吹嘘过:1980年我们看《大西洋底来的人》的时候,你们还在看《大闹天宫》呢!所以,大院子弟若是想获取一些简单易行的伤害手段,甚至是谋杀方面的知识还是有很多渠道的。比如我在四岁左右的时候,就在家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

第三,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大院都有自己的文艺团体。比较有名的像总政、总后歌舞团,空军、海军的合唱团等等。作为大院子弟接触起来很便捷,甚至年岁稍小的还会经常跑到后台进行近距离接触。那年代也没有什么明星大腕的说法,都是一个屋檐下的普通一兵。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和距离感,即使是频繁一点儿也不会有什么难度和突兀之处。所以综合以上三点,我支持我师傅最初的判断,嫌疑人Q当时应该是一个有较高智商,见识阅历相对广泛,同时还拥有远超同龄人强壮体魄的部队大院子弟。”

罗醒了侃侃而谈,渐渐进入一种空明的状态,仿佛那个嫌疑人Q此刻就在眼前。

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只手!一只白而修长的手在眼前来回的划动着,“这么说你小子就是那个最佳嫌疑人喽?你一定是瞒报了岁数,以期打入我军内部制造混乱。赶紧交代,你到底多大年龄?”

哈哈~章小岭的插科打诨再次将气氛活跃起来,罗醒了也从沉醉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穆晗,你看如何?”李伯驹笑眯眯的点头,“若是认同,就重新调整之前的梳理重点。你负责,刘丽配合。慢慢来,范围可以适当的扩大。但目前也就只能安排你们两个了,没有更多人手了。”

李伯驹的话虽然是征询意见的语气,但却没有给穆晗留下什么圈转的余地。几乎是已经将罗醒了的分析当作了标准答案,并且还张目的加了备注。

“好的,”穆晗微笑的点了点头,“我基本同意小罗的分析,接下来我会进行调整。有刘丽配合应该会省事不少。我这里没问题了,下面您可以开始夸徒弟了。”

“哈哈~”,听到穆晗难得的玩笑,李伯驹也是毫不掩饰心中的满意与欢喜,“还不到时候,这个皮猴儿总会翘尾巴。邹洋,依照你的心理学理论,小罗的分析也还合理吧?”

周围再次响起一片低低的笑声,罗醒了倒是有些尴尬了。

“您要是总这么问问题,我看您还是自己回答就好了。”邹洋尽量将自己的面部线条柔和一些,扶了扶厚重的镜片。“不过既然您问到了这方面的问题,那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一下小罗刚才的分析。第一,一个人的心理成熟过程与生理成熟过程有相同也有不同,渐进的发展很普遍,也很正常。但意外条件刺激下的突变和跃进也并不少见。这个嫌疑人Q应该是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小罗假设的生理年龄符合科学的合理范畴,并不矛盾。

第二,依照嫌疑人Q在后续的案件中所表露出的手段的多样性和缜密程度,也符合小罗对部队大院子弟这个特殊群体的推断。第三,嫌疑人Q能够,”

“别能够了,说话真费劲。你还留着你的口才和玩哲学的去搬杠吧?还有,小罗去见李某平的时候你做主谈人。让他在旁边看着就可以了!”李伯驹看来是真的瞧不上心理学,倒不是对邹洋本人有什么看法,否则当初也不会将邹洋从大学里挖过来。

邹洋对此似乎是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丝毫没有觉得尴尬。只是在嘴里小声嘟囔了两句,“我就知道,若不是高兴过头了,又怎么会想起来问我?”

“好了!穆晗,下面你将下一步的计划安排说一下,有什么遗漏一会儿大家再补充。今天也当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课,这就是群策群力!发挥集体的智慧优势,我们这么多人,难道还抵不过一个孤家寡人的罪犯吗?C了,开始吧。”李伯驹的表情业已变得严肃,一旁的章小岭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忍住了躁动的欲望。

穆晗再次站了起来,低着头沉思了片刻。当沙哑嗓音响起,罗醒了等人也开始专注的开始记录。

“第一,刘丽和司孔礼继续排查“805”案发当晚至第二天凌晨三点之间,各个主要路段通往案发地的监控录像。争取能够锁定嫌疑人Q的交通工具。今天的尹*案件已移交给了市局刑警大队,但案发地周边的监控录像的排查情况我会和市局协调关系,争认并检索,增加发现线索的概率。

第二,依旧是需要借助市局的力量,加快对刘美琴的身份进行核查。我们人手有限,我会把我们这里已经掌握的相关线索转给市局,由他们继续跟进。我们则将有限的人手和精力集中到嫌疑人Q的线索排查中。尽快梳理涉及嫌疑人Q与刘美琴的因果关联,如何时介入的,介入的方式以及其使用的杀人手段。

第三,对于尹*的社会关系背景和他所要极力隐瞒的同伙的调查,决定仍由我们自己跟进。我将亲自负责,和楼德静、翟卫国一起组成临时外联小组。将重点放在与尹*有密切或隐蔽的经济往来方面深入调查。无论尹*与其同伙有无亲密关系,发生经济往来的情况一定会有。因此抽调楼、翟二人,可以充分利用两人的专业优势。

第四,章小岭配合左立高抓紧对高纯度毒品中添加剂的成分检验,看看是否能够找出嫌疑人Q的杀人手法。从“805”现场带回的自行车可延后检验,中堂,你要先放下手头的其他工作,争取尽快取得进展。这隐蔽手段的确定,可以为我们的其它调查带来指向性意见,并且可以适时的缩小对嫌疑人Q的身份界定范围。

第五,罗醒了和冯国栋二人立刻对范平江进行接触,看看能否从范平江的“灵异描绘”中发现一些嫌疑人Q的具体体貌特征。比如站姿,在那种突发状态中,任何人都会有一瞬间的条件反射。这种下意识地反应会附带一些不自觉地肢体动作,看看我们能否有个好运气。你的运气一直不错,你去很合适。建议最好与邹洋一起,也许会有意外惊喜。最后,薛晴坐镇单位负责整体调度。随时汇总上报的相关信息,并负责后续与市局方面的信息交换。”

穆晗说道这里停住了,目光看向李伯驹,似乎是在等着李伯驹的首肯。毕竟穆晗的这一次安排,整个十三处几乎是全员出动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